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夫妻默守野外油井16年 父亲患癌住院未陪一晚(图)

2012年01月19日 09:1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夫妻默守野外油井16年父亲患癌住院未陪一晚(图)
18日,薛梅夫妻二人出门去巡井、巡线。17年来,他们已巡过35000多次。

  16个春节,夫妻默守野外油井

  胜利油田薛梅夫妇:井站交给咱管,那是一分信任,就得干好

  “通往油井的小路都是我们走出来的,每到雨季过后,我们都要来拔芦苇,不然很快就长高了,没法过人。”薛梅说,雨季过后除了拔芦苇就是要平井场,“抽油机一个角下沉整个抽油机就有停产的危险。”

  17年来,薛梅和她的丈夫孙宾,一直默默守护着16平方公里内的7口井,度过了16个春节。17日和18日,记者走进这对油田夫妻。

  荒郊野外有座夫妻井

  18日,(山东)东营有雾。

  “有一次我老公出去巡井,因为大雾找不到家了。”薛梅说,接到老公电话后,她拿着手电,1个多小时后才找到丈夫孙宾。

  薛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油田职工家庭。1992年职业中专毕业实习时,薛梅认识了孙宾。1995年5月1日,两人结婚。“当时这边一片荒草地,没有人愿意来,但是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干,我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就来了。”薛梅说。

  薛梅说的这个地方是距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驻地15公里外的东辛采油3矿1队营8更9井站,站上只有薛梅和她的丈夫孙宾看护,这对夫妻已经在井上工作了17年。

  18日上午7时,记者来到他们的家。上午9时许,薛梅扛起铁锨拿着2个小桶、孙宾扛着20斤的管钳,去重走他们已走了35000余次的巡井、巡线路。

  薛梅告诉记者,每天每4小时一次巡井,每次巡井的路程在10公里以上。每天每2小时看一次压力,通过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可以看出油井运行是否正常。

  走到一处由护栏和铁网搭建的小桥时,孙宾说,“原来我们走这个桥就是踩着管子过去,现在管子上面的铁网是3年前才有的。”他还跟记者说起了一段往事。“儿子4岁的时候,跟我一起去巡井。过了桥我发现儿子不见了,往下一看,他掉进2米多深的水里了。”

  在巡井的路上,我们需要通过由两根直径约20厘米和10厘米的管子做桥的水沟。薛梅过完水沟时记者连一半都还没走完。“我也是摔出来的,所以现在走得很顺畅。”薛梅说,2010年夏季的一天凌晨4时,她出门巡井路过带铁网的小桥时,由于铁网破损,她的腿上都是血。

  “这么死心眼,值么”

  1995年,为解决人手不足、职工倒班不便等困难,东辛采油厂将3矿采油1队营8更9井站调整为“夫妻井”站。“我们刚到站上的时候,附近没有人家,现在附近的3户都是2007年以后搬来的。”

  “来到站上后,我们喝了两年多的水库水,不过后来发现水库的西北角有个厕所,水也冲进水库,我们不敢喝了。”薛梅告诉记者,1998年,单位给配上了水罐,但里面接的水比茶水还要浓。“后来我们自己搭建了一个储水罐,队上给送一次水,节约点可用20多天。”

  17日,记者在薛梅的家中看到,十几平米的客厅内摆放着陈旧的家具、简易的沙发,还有廉价的电器。“这个电视是1997年我父亲淘汰后送给我们的。”薛梅说,上世纪90年代,他们只能收看山东台、胜利电视台和垦利电视台。

  薛梅夫妇在井上生活已经有17年了,在这17年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都是采油队的。孙宾告诉记者,自从驻到“夫妻井”后,他和朋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老家的亲戚来看我们,都说我们住的是什么鬼地方,不过我们已经适应了。”

  “老师和同学们从电视上看到了关于我的报道后,就组织了十多名同学来看我,当时老师都哭了。”薛梅说,这是毕业近10年来第二次见到同学。“老师觉得我们这样亏了孩子,毕竟孩子还小。”薛梅说。

  “有一次,我骑摩托车回来看到抽油机停了,就连忙追了上去。”孙宾告诉记者,1997年,营12-138井的抽油机突然停了,当他过去后发现2个人正在拆卸抽油机上的曲柄销子盖板,直到孙宾追出不法分子4公里后,对方才扔下东西逃窜。这样的事情曾发生过不少次。

  有人曾经劝薛梅和孙宾:“你们这么拼命能挣几个钱?哪有这么死心眼的,值么?”薛梅和孙宾的想法是:这跟待遇高低没关系,看好井是我们的责任。“队上把这井站交给咱管,那是一分信任,咱就得干好。”

  春节给师傅拜完年继续巡井

  在薛梅的儿子孙同庆的卧室内,墙上贴着写有“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拼搏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和“学海无涯”的书法字。孙宾说,“这都是我写给儿子的,我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在孙宾眼里,孩子既听话又善良,但是用孙同庆的话说就是,“我不听能行吗?”“前段时间,有个70多岁的老太太迷路了,孩子就跑出去给她送饭。”孙宾说,因为他们夫妻长期驻守在荒郊野外,从内心觉得亏欠孩子,但是看到孩子有好的品质就知足了。

  除了孩子,孙宾夫妇对父母也感到挺愧疚。17年来,因为要坚守在油井上,薛梅从未到7公里外的父母家吃顿年夜饭,孙宾没回过500多公里外的菏泽老家过个春节。父亲得癌症住院,薛梅也没陪过一个晚上。

  今年春节,薛梅的公婆从菏泽来到东营和他们一起过春节。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今年最高兴的事。“春节,我们没有亲朋好友来,所以也没有过多地准备东西。”薛梅说,每年的正月初一,他们只去邻站的师傅那里拜个年就要继续工作,春节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特别之处。“听到鞭炮声后,才会想真的过年了”。(记者 顾松)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