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海南儋州“文化奇人”谢有造与他的“宝树书屋”

2012年02月24日 0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儋州2月23日电 题:儋州“文化奇人”谢有造与他的“宝树书屋”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王子谦

  900多年前,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此地文化遗风颇盛,相传今日,仍如此。故此地出不少“文化奇人”,谢有造便是其中之一。

  已过花甲的谢有造被称为“儋州活历史”,老人在他的书斋里为这座小城梳理着历史的线条。

  谢有造书斋藏书逾万,历经五辈,名曰“宝树”,“这是取自‘谢家宝树’之意,”他解释书斋得名:“宝树之称始于东晋,当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才辈出,皆名著于史,比如谢安。曾祖父清代后期建起书斋,定下此名,意在鼓励后人成栋梁之才。”

  初登宝树书斋,不过一陋室:两间小屋,满满当当的书柜,陈旧的书桌和纸砚,泛黄的照片,加上众多古字画和根雕,顿显沧桑。

  然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满满当当的书柜里《康熙字典》、《二十四史》、《王羲之书法字典》、《徐志摩散文集》……经史子集、学术艺术,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在书斋内寻得一二。

  “书斋里的一万多本书是五辈人的收藏成果,上至曾祖,下到儿子,藏书收书成了家族的共同爱好。”谢有造说,为保护藏书,文革时其父将书藏在大水缸里,再筑起夹心墙将水缸封在其中,书籍才得以保存。

  “参加工作第一个月,42元工资到手,立刻去请回了这套心仪很久的《鲁迅全集》”,谢老笑呵呵地说,“这也算我自己的第一套藏书吧。”

  “这几十本手抄本,可是书斋的镇斋之宝!”谢有造拿出曾祖父谢燕庭手书的《清代儋州进士举人考文选抄》,书中蝇头小楷密密麻麻,文章许多被朱砂红笔圈圈点点。“曾祖曾经在儋州很多地区办学校,他将本地考上举人进士的文章都抄录下来,这在儋州独一无二。如今儋州查祖先文脉的人都来看这几本书,我的宝树书斋也变成了儋州的第二档案馆了。”

  谢家藏书,更重视保护书,“每逢大年初一的中午时分都要晒书,几百本都要晒太阳,还要写上‘新春鸿禧,龙马精神’几个字,这是上百年的风俗。”他说,谢家人从小受爱书读书写书的教育,把书当做亲近的朋友。

  谢有造爱书,也喜欢写书,“已经写了10本书,发行量超过5万册。为了写20万字的《儋州革命风云》,我跑遍了儋州300个革命老区村庄,采访几百人,梳理了从五四运动到1950年的儋州历史,这本书是解放以来在儋州书店最好卖的书。”

  “儋州有东坡遗风,很多人都好写书”,谢老指着满当当两大玻璃书柜说,“大家知道我好藏书,出书都会送本来,这俩柜都是我们儋州人的著作。”

  谢老好酒,每日红白黄三色酒都要来一杯,趁着酒劲打开话匣子,对儋州的历史人文,社会百态如数家珍:“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成名于唐代,由山歌演变而来,起初有一定谱和调,根据谱调慢慢演化为调声”。乘着酒兴,谢老咿咿呀呀来了一段古调声,听起来平上去仄铿铿锵锵很是古韵:“听着很享受,可谁也解不出它的意思来。”

  谢有造现在是儋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笑称“酒量不减,精力不减,工作量不减,还要趁着年轻再为儋州的多做一些事情!” “多用脑,防衰老,老来忙,寿命长,保八争九奔一百!”(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