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女子10年累计献熊猫血6400毫升 手机作生命热线

2012年02月27日 17:12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女子10年累计献熊猫血6400毫升手机作生命热线
秦献珍在献血中。

  10年来累计献出6400毫升“熊猫血”

  她,让生命在血液中传递

  10年来累计献出6400毫升“熊猫血”,被同事笑“缺根筋儿”,然而就是她,每天二十四小时开机,手机就是生命热线,一有救命的电话,她会第一时间冲到血站献血,她已经不知让多少个濒危的生命延续了下去。她,就是秦献珍,一位山东电力研究院锅检中心的监督专工。

  得知自己是“熊猫血”

  之后就再没停止献血

  说起秦献珍第一次献血,还得追溯到2003年。那时非典肆虐,血库告急。山东省电力研究院组织员工无偿献血援救灾区,秦献珍在这天首次捐献了200毫升。半个月后,省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告知她是罕见的RH阴性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这种血型者在汉族人群中仅占到千分之三。由于RH阴性血的稀缺性以及不可长期储存性,工作人员告诉她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如果以后有需要,希望可以得到支持与援助。这之后,她的手机就成了生命热线。

  2004年的一个下午,秦献珍在青岛看到了济南一名需要进行肝脏手术的病人已经输了10000毫升RH阴性血,但用血量依然不够的消息。回到济南,她放下行囊就与山东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取得联系,表达了想献血的意愿。此时,距离她上一次献血时间还差3天才满3个月,血液中心婉言拒绝了。

  当晚17时,秦献珍的手机响了,是血液中心打来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秦献珍当时的身体情况,告诉她:“由于没有招募到足够的血浆,导致病人无法继续进行手术。我们查询了备案资料,你即将满3个月的献血时限。现在征询你个人的意见,如身体允许,是否愿意献血?”“我身体没有问题,随时可以提供血液。”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立刻赶到采血车上,献出了400毫升RH阴性血。

  50岁生日这天

  她选择用献血纪念

  2008年5月28日,省血液中心接到省立医院电话求助,四川灾区一位来济救治的伤员是RH阴性稀有血型,急需输血治疗。省血液中心紧急联系秦献珍。此时,她正在菏泽电厂担任大修工作组组长,肩负着电厂与研究院在机组大修期间的信息联络员的职责。在她接到省血液中心急需RH阴性A型血救治灾区伤员的电话后,立即请假返济,历经五个小时的颠簸,她一下长途客车就立马打车去了血液中心,献出了400毫升热血,为临床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献血之后,秦献珍又返回了工作岗位。

  2010年10月18日,在秦献珍50岁生日的这一天,她没有选择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没有选择蛋糕鲜花和礼物,她再一次来到了山东省血液中心,捐出了400毫升的RH阴性血。“我感激母亲给了我生命,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别人延续生命,让更多家庭充满爱与希望。”秦献珍如是说。

  献血从不耽误工作

  十年来手机就是生命热线

  虽然是做善事,但是秦献珍却从来没有因为献血影响到正常工作。同事们评价说:“她的工作热情如同热血一样沸腾,她的献血积极性又如同工作一样执着。”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别人献血后总是需要休息几天,以便恢复体力。但秦献珍每次献血后总是可以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没叫过一声苦。有人劝说她休息一下,她总是说:“我的身体棒棒的,没事,正常的献血行为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做自己高兴的事情,不觉得累。”

  当被问到是什么力量驱使她长期无偿献血时,秦献珍说:“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就是想力所能及为别人做点什么。我有幸拥有这么一种稀有血型,我更得大公无私地奉献。”十年里,秦献珍把手机看作生命热线,不管身处何地,永远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状态,只要一接到血站的电话,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血站献血,风雨无阻。

  工作的28年里,她爬过80米的高梯,钻过高温60度的炉膛,生活中也是脏活累活抢着干,同事们都笑她“缺根筋儿”,她则笑着说:“我身体好,力气大,‘身大力不亏’,干这点活——没事儿!”(通讯员 张劲 高群 记者 崔艳红)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