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200万张民国户籍卡重见天日 免费向市民开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31日 14:3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民国“身份证”要登记十指指纹,宋美龄身份证号是“1字11112”

  200万张南京民国户籍卡重见天日,披露了130多位民国大腕鲜为人知的信息,市民可免费去南京市档案馆寻找自己的“根”

  宋美龄的“身份证”,看来当年第一夫人的指纹也算机密,没有登记。

  周恩来的“集体户口本”。

  没有照片的“身份证”上清楚地记录了十指指纹。

  张灵甫的身份证上注明了部队番号。

  这张户籍卡记载了老字号刘长兴的“源头”。

  南京吴良材创办人当时还在创业中。

  你可知民国时的南京,曾有百万张卡片,记录着当时的市民生活状态;也曾有一本文书,描绘着南京的发展梦想。

  百余年来,那些曾在江苏大地上走过的英雄豪杰和注定将载入历史的特别事件,幕后又究竟有多少故事?

  文艺作品里的历史,有着太多的演绎。但在档案馆里,尘封的档案袋里,却有着最真实的历史。它们沉睡着,当你触摸它时,它会醒来,向你讲述鲜活的故事。

  档案里的故事,是最真实、最权威的故事。当我们用现代的视角去翻阅那些档案,你会发现历史就在转眼之间,而你身边的许多事,在那些发黄的卷宗里或许就能找到“种子”。

  江苏是文化大省,深巷中的一个院落,也许就有一幢楼、一个房间,收藏着最真实的历史。从今天起,我们与档案专家将带着你打开那些已经解密的档案,告诉你不曾了解的历史真相,这些真相就是一个个比想象更精彩的故事。

  每周六,我们在这里与你相约。我们也期待你的参与,告诉我们你想知道的历史。(记者 陈太云)

  200万张腐旧卡片的信息 逐一“搬”进电脑里

  从浦口石佛寺到鼓楼南京市档案馆,短短20多公里旅途,是对民国户籍卡的命运救赎。

  南京市档案馆,三楼拐角。南京市档案局档案管理处副处长胡刚打开那扇不起眼的小铁门。

  钥匙转动的声音响起,门内豁然开朗,10余个高大的金属柜整齐排列。柜面有很多小抽屉,随意抽出一个,那些边缘毛糙、颜色泛黄、手感古旧的户籍卡已在眼前。

  “6年前,这些宝贝刚刚运来,还是装在那种民国时的木箱里,上面的积尘都能写字。”胡刚笑着说。

  将岁月回溯60多年,那时的民国“首都警察厅”该算是这些户籍卡的故乡吧。解放后,它们被南京市公安局接收,很快就被新的人口户籍档案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历经流离后终被封存入浦口石佛寺仓库深处,无人问津,郁郁而湮。

  2006年底,就是胡刚口中的6年前,得到信息的南京市档案馆接管了这批户籍卡。装车、上路、搬卸……从浦口石佛寺到鼓楼南京市档案馆,短短20多公里的旅途,却是对已垂垂老矣的卡片的救赎。等待它们的,是生命涅槃。

  用去近5年时间,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们把这近200万张的腐旧卡片除尘、消毒、编号,珍藏进了眼下这座光线充足、温湿恒定的高科技库房。只字片言,实难道尽这一工程的浩大和艰辛。而不亲身走进这座馆房,亲眼看到这些卡片,也完全无法想象那种古朴与现代交融、历史和现实辉映的神奇。

  接受采访时,胡刚不时揉着肩颈,“这几天扫描仪用多了,快成歪脖子了。”据悉,民国户籍卡电脑信息录入的工作在整个处室奋战几年后,至今仍在继续。“300万条明细、3000余万字的文字录入已近完成,现在主要是图片扫描和信息合成。”

  可以想见,他所勾勒的那座属于民国户籍卡的电子庭院,是何等浩大轩昂。

  民国的身份证叫“口卡” 户口本叫“户卡”

  填写项目多达28项,远比现在的身份证详细,没照片则要登记十指指纹

  记者注意到,眼前近200万张民国户籍卡分为两种,小一点的收录个人信息,大一点的则是以户为单位。同行的南京市档案局接收整理处王伟副处长释疑说,“它们分别叫做口卡和户卡。”较之当代,前者类似身份证,后者则相当于户口本。“户卡中除了家庭外,有一部分以工作单位或者军队编制为户,户主就是上司或领导,类似于现在的集体户口。”

  记者对60多年前的“民国身份证”更感兴趣。那些斑驳字迹、泛黄照片,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这座城市中的斯人旧事。而细细端详卡片,填写项却远比如今的身份证详实——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与户主关系之外,如果没有照片,还要注明外貌特征、左右手指纹等,粗略数一下竟有28项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身份证号”。王伟告诉记者,民国的身份证号码由字和号组成,字代表居住于南京哪一区,“对比现在的话,一区是玄武区、二区白下、五区建邺、六区鼓楼、七区为下关,而秦淮区是当时的三、四区……”

  “身份证”上有的有照片,如果没有照片,会在特征栏注明“左撇子、麻子脸”等特征,此外还要标注双手指纹——当然,没有现在的扫描这么先进,是登记“斗”和“箕”:10个格子代表10根手指,斗就画○,箕就画△。

  看卡片上那些职业,从教授到军政大员,从卖烧饼到拉人力车,从务农到持家……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它们就像一扇扇门,门内曲径巷陌,去往的却是同一幅民国经卷、旖旎春秋。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