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市路面频现塌陷下沉 多由管线渗漏浸泡路基所致

2012年08月24日 10:20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城市路面频现塌陷下沉多由管线渗漏浸泡路基所致
    8月19日,港西路与旅游路交叉口处出现路面塌陷,市政部门及时发现并进行了抢修。记者 任志方 摄

  城市路面为何频频塌陷下沉

  常出现在地下管线、排水沟集中区,多因管线破损渗漏所致

  从8月9日至17日,9天时间,哈尔滨城区发生7起坍塌事故,致2死2伤,2车坠坑。这样“步步惊心”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北京、大连等城市今年也接连发生类似情况。

  据记者调查,今年济南也有多处路面出现塌陷、下沉,不过幸未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有关部门表示,路面塌陷、下沉主要是地下管线破损渗漏所致。

  现状 >>多处路面出现塌陷、下沉

  8月19日,省城市民张先生反映,港西路与旅游路交叉口出现路面塌陷,形成一个大坑,非常危险。记者赶到现场看到,断裂的路面上出现一处黑洞,周边路面也都跟着沉了下去。险情发生后,历城区市政部门及时发现,对塌陷处进行了抢修。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路段也曾出现。本月以来,高新区经十东路银座汽车桥向东第一个信号灯东侧的快车道上,路面出现一处下沉,存在安全隐患;机床二厂路西段铁道东侧的一段水泥路面出现大坑,坑槽面积近20平方米。

  这些情况的接连发生,让不少市民禁不住担心:济南是否也会出现地面突然塌陷的情况?

  “济南没有发生过道路大面积塌陷事故,有些道路坑洼塌陷都是局部的,没出现过大问题。”22日,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人士表示,济南道路下沉、塌陷的情况近两年减少很多。历下区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只要有道路建设,就会存在这样的隐患,现在济南没发生事故,“谁也不敢保证一点问题也没有,最重要的是提前预防。”

  原因 >>地下管线渗漏浸泡路基

  “地下管线破损渗漏,掏空了路基,是路面塌陷最根本的原因。”22日,历下区市政部门相关人士说,目前各大城市基本都被这一问题困扰。如果是雨季路面积水,不会浸泡到道路基础层,因此都是局部塌陷,不会有大问题。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人士表示,济南曾发生塌陷的区域,大部分也是地下管线、排水沟集中区。像和平路路口曾局部路面塌陷,就是因为地下管线渗漏,暗流将路基掏空了。而近日港西路与旅游路交叉口发生的路面塌陷,则是因为路面下有排水涵洞,当时道路建设时将涵洞用钢板盖住了,现在钢板被轧坏了,造成了路面塌陷。

  对于道路塌陷,有不少市民质疑是工程质量有问题,铺装管线时回填不实,形成空洞隐患。也有市民认为是开采地下水所致。对此,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地下有管线破损,回填不好确实会加速路面塌陷。而有的城市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采空区造成地面下陷,济南地下水用量很少,基本不存在这种问题。

  预防 >>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巡查

  路面塌陷能否预防?对于这一问题,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防路面塌陷,首先就是要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管道破损渗漏的可能性。“现在市政工程建设时都非常重视质量,在地下管线回填、安装、焊接时都很注意。”

  “其次就是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该负责人说,

  有的路面塌陷是有征兆的,比如路面下沉,地下自来水管线破损,路面上会出现积水。发现了这些征兆,工作人员会分析原因,及时维修。一旦发现突发情况,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各相关单位立即组织抢修。

  问责 >>济南尚无追究问责机制

  对于地面塌陷这类事故,不少专家认为,各地都应建立起更为清晰的管理问责机制。相关道路、管线的产权单位应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经常性检查检测,形成制度,责任到人,防止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如果每次都不追问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类似的事件将难以避免。”

  “责权明确还需要‘有法可依’,但现在济南市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具体条文,可以用于追问责任进行处罚。”济南市市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设施极为复杂,产权归属并不完全明晰,有时出现塌陷问题,很难界定到底是谁的责任,这给立法设规造成了困难。

  不过,尽管如此,济南市市政部门也在积极研究相关措施。“最近几年,我们自己也制定了很多详细的行业规范标准,目的就是区分责权,减小事故发生几率和对市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市政部门内部已经形成了对企业的有效行业监管。(记者 王光照 实习生 周昌 谢倩)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