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雷人建筑层出不穷 公众用“恶搞”调侃宣泄(图)

2012年12月20日 11:05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雷人建筑层出不穷公众用“恶搞”调侃宣泄(图)
 沈阳方圆大厦
 北京福禄寿酒店

  “众多标新立异争议性建筑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82岁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黄伟康说,上世纪50年代,东大前身南京工学院的建筑系拥有杨廷宝这样的泰斗级人物,但全系学生不过50人。一直到六七十年代,建筑设计师都还比较少,活儿也少。那个时代的建筑虽有经典之作,但总体上看,让人眼睛一亮的不多。

  而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地、国内外设计师争相抢夺的“画板”,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别出心裁的建筑争奇斗艳。在肯定城市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黄老也指出,当今建筑界存在一大病征——浮躁。

  权力审美下的“创新焦虑”

  浮躁之下,“作怪”的建筑层出不穷。

  沈阳方圆大厦活脱脱一枚“孔方兄”,今年连续入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卫报》评选的“世界最丑建筑”,很多网民也觉得它“太怪”“太俗”。设计师李祖原说,大楼设计虽然仿钱币,但寓意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沈阳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赵宇表示,国家大剧院等很多建筑也都存在争议,而能够引起争议也是作品的成功之处。

  设计师们未必都抱着“引起争议就是成功”的初衷,但必须承认,“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创新”已成为当下中国建筑界的集体诉求。“雷人”建筑纷纷诞生,离不开建筑设计师的标新立异,但更是“权力审美”大行其道的结果。

  “建筑的审美,至少有三种:权力审美、专家审美和大众审美。”曾担任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的黄伟康,评审建筑设计时常碰到自己学生的作品,其中有些“大失水准”。怎么设计出这种档次的东西来?面对质问,学生倾诉苦衷:“甲方非要改成那样子”,于是不得不迎合甲方的要求。当下建筑界的浮躁,根子在于“权力审美”过于强势。

  很多“雷人”建筑,反映的是开发商和市长们的审美情趣,折射金钱和权力在当下城市建设中的霸权地位。“50年不落后”、“全国独一无二”、“世界第一”……设计师们接到的设计任务,附带着甲方“大佬”们诸如此类的要求。

  一味求新、求异,标新立异的建筑作品自然大量涌现。北京燕郊开发区有一栋10层楼高的“天子大酒店”,外立面竟然是“福禄寿”三星造型,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式建筑”。稻花香和五粮液不约而同建起“酒瓶大楼”、无锡几家法院“山寨”美国国会大厦、阜宁一幢建筑酷似悉尼歌剧院……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建筑设计“创新”竞赛,折射出在当下快速发展阶段“甲方”们渴望在竞争中获取关注、期待凭借独特“创造”脱颖而出的集体焦虑和浮躁。

  公众用“恶搞”调侃宣泄

  央视新大楼设计者库哈斯曾辩称,他设计的央视新大楼“美妙无比”,甚至可以和故宫媲美,大家却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大裤衩”。苏州“东方之门”,从外型上看并不算丑陋,投资人杨休对其遭到调侃和“恶搞”很不理解,他说这是著名英国设计公司RMJM设计的建筑,“业内人士对其建筑形式和结构高度赞誉”。

  仔细审视被网友吐槽的众多“雷人”建筑,不能都贴上“丑”的标签。比如抚顺“生命之环”建筑本身,并没有特别“丑”的地方,被广为针砭的原因在于,50层楼高的“生命之环”在观光之外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是城市雕塑。而花费上亿元资金,做这么一个大而无当的城市建筑“景观”,在很多当地人看来纯属劳民伤财,“生命之环”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大铁圈”。同样的,湖州喜来登酒店外形也不算难看,却在获得“马桶盖”这一“雅号”之后,也被归入“大裤衩”之类。

  有专家认为,有些造型构思不错的建筑之所以“中枪”,被认为很“丑”,一方面是审美的“众口难调”客观存在,同时也要注意到,调侃背后是“围观”民众的一种情绪宣泄,透露出对中国建筑界多年浮躁风气的厌倦。

  从专业角度看,“太讲究形式”是建筑的一种异化。“国外虽然也有不少造型怪异的建筑,但中国在短时间内集中如此多造型前卫大胆的建筑设计,令人惊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工程师张瑞龙认为,注重形式新颖别致本不是坏事,但当下建筑界的问题是过分追求形式。而当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用建筑来炫耀或“作怪”,收获大把的鄙夷和调侃也就不足为怪。

  “谁都不能玩建筑”

  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2012年,这一世界建筑最高奖项首次花落中国。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捧得大奖的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年轻教授王澍,并非追逐“时尚”的设计师,他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凸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普利兹克评委会在颁奖补充声明中说,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意义重大。”

  著名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对这个声明的解读值得品味。在他看来,世界建筑精英们面对中国这块世界建筑“震源地”所发生的一切产生了危机感,他们想用颁奖给一个不“时尚”设计师的方式,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疯狂进行制约。这是对中国的一个提醒,也是给世界一个提醒。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叶如棠也不讳言,“中国建筑的现状和前景是令人不安的”。

  一本书写得不好,可以束之高阁,一部电影拍得不好,可以不上映,但如果一个建筑搞坏了,也许仍要挺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让人想不看都不行。

  “建筑创作不仅仅是单体的设计,而是城市空间的创造。要创造具有文化兼容性的街区及城市生活和工作空间。”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说。在城市这个公共空间里,建筑不能只凭权力和建筑师个人爱好而随便打扮,应该让公众拥有更多发言权。黄伟康呼吁,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能够影响设计师的人,都不能“玩”建筑。(刘 娇)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