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春节叩头礼引发存废争议 民俗还是封建思想作祟?

2013年02月12日 1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甘肃平凉2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春节伊始,而立之年的李强新买的高档裤子上沾满了灰尘和油污,五年未回农村老家过春节的他不仅一点不在意,面对磕头留下的这些污渍甚至是满心欢喜。“这才是真正的春节,感觉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李强说,从除夕开始,祭祖、团圆饭、拜年,都要磕头。

  连日来,李强在家乡同龄亲戚的带领下,参与了所有与“磕头”有关的各种春节活动。常年从事电脑工作的他笑谈,由于不停重复着跪地与站起这一磕头姿势,正月初一晚上躺在火炕上感觉浑身疼痛。不过与身体的不适相比,连续两天的磕头却让他找回了遗失多年的“年味”和“乡恋”,有种失而复得的“满足感”。

  已在城市生活近二十年的李强出生在甘肃平凉市大山深处的农村,虽然儿时的绝大多数乡村记忆渐行渐远,但对于家乡春节磕头的传统礼仪却情有独钟。“小时候跟着比自己大的孩子给长辈磕头,只是为了挣更多的压岁钱,但现在完全是一种压抑多年的乡恋释放。”他说。

  如今,在中国内地城市里,被多数人视为旧俗的叩头礼渐渐销声匿迹,在成人不刻意“提倡”的影响下,孩童们则对这种礼仪毫无主观意识可言。李强对这种变迁显得倍感不适,他称每年城里的春节缺少了叩头礼后就变得平淡乏味,毫无乐趣,心里在很长时间内总感觉空落落的,好像是缺少什么。

  “春节拜年,不仅要给长辈磕头作揖,而且还要给他们发‘红包’。”李强对这种变化颇为得意。他说,这种感觉比自己小时候给长辈磕头领压岁钱还要甜蜜。“这不仅意味着自己已经成为家庭的脊梁,更为重要的是融入叩头礼的春节才更有幸福感。”他说。

  祖祖辈辈延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五旬农民郑福贵将叩头礼视为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因而必须传承下去,由此才能体现出中国人传承下来的“礼孝仁义”。他说,虽然城市里春节磕头的传统几乎不存在,但这一礼仪在农村并无消亡的征兆,而是与当地诸多春节传统一道被完整保留下来。

  在郑福贵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导下,他的儿孙已经很好地继承了这一“家规”。“外出务工的儿子每年春节回来,首要礼数是给长辈们一一磕个头,其次才是探亲访友。”郑福贵告诉中新社记者,周边很多外出求学、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后虽然衣着打扮变得时尚气息十足,但对于给长辈磕头“毫不含糊”。

  然而,也有一些生活在西部农村的“知识分子”对叩头礼并不“感冒”,甚至引导后辈摒弃。陕西农村一所中学任教近30年的赵学明认为,磕头“礼仪”有些“封建思想作祟”,他不主张后辈用封建社会传下来的这一方式给长辈尽孝心。

  “给长辈尽孝心的方式多种多样,局限于此则会让后辈觉得孝敬父母仅仅是春节磕头这样简单、机械的行为,反而会忽视更多的尊老细节。”赵学明表示,有不少后辈春节前来给他拜年磕头时,他都会阻挠。他认为,真正的行孝除过外在的表现外,更多的是与长辈思想与心灵的沟通和理解。(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