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春节花销人情礼占大头 春节市侩化趋势明显

2013年02月18日 15:27 来源:南昌晚报 参与互动(0)

  “高高兴兴过大年,包里准备七八千。亲朋好友团团坐,节后回到解放前。”节后上班,不少市民在网上晒起了自己的过年花费,直呼“过不起”。

  过个年到底能花多少钱?春节期间,记者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从几百元到几万元都有,多数人的花费超万元,主要集中在孝敬父母和给小孩红包等人情礼上。

  对此,专家表示,过年就图个团圆喜庆,花销应量力而行,有钱多花,没钱少花。只要做好计划,平时多陪陪家人,节俭过年,一样精彩。

  吐槽

  回家一趟两个月白干了

  “春节回了一趟老家,很兴奋,可过完年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刚粗略地计算了下过年的开销,差不多花了万把块钱,这可是我两个多月的收入啊。现在过年过不起啦有木有啊?!”节后,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吐槽,感叹如今过年真的“伤不起”。

  他还在网上贴出了具体开支:年货置办:2000元;往返车费:600元;给长辈的钱:6000元;晚辈的压岁钱:1000元;同学聚会:500元;还有其他消费:500元。

  节后上班,晒春节“账单”的热度也渐渐升温。在一些QQ群和本土网站上,不少上班族都在谈论过年的花费。在事业单位上班的赵伟说,春节简直就是“春劫”,过年回家花费近2万元,“就这还没算上买回家的火车票”。

  尽管开销大,但每年春节赵伟还是盼着回家,“因为家里的年才温暖,城市没有过年的氛围”。

  调查

  五成受访者过年花万元以上

  南昌人过年要花多少钱?近日,记者通过街头采访和乐客在线网站进行调查,共有50人接受访问,其中50%表示过年花费在1万元以上,20%在5000元以下,30%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

  在红谷滩新区万达广场,记者碰到拎着大包小包的杜女士。杜女士是全职太太,她粗略一算,今年过年已经花了两万多元。

  杜女士的娘家在武汉,父母健在,兄弟姐妹6个,几乎每年都要花5000元买些烟酒、特产带过去;双方父母各孝敬3000元;亲戚朋友众多,每个孩子的压岁红包100元,得准备2000元;一家三口往返南昌和武汉的交通费要1000元;小家备点年货,一人买件新衣服,花费了6000元……

  “今年亲戚来我们家过年,年饭准备了三桌,加上烟酒差不多一万元。再加上人情往来和七七八八的费用,又有上万元。”接受采访的余先生告诉记者,他年终奖有3万块,过个年几乎都花完了。

  买衣服和年货占了三成

  “一家三口,每人一套衣服鞋帽置办下来,一月工资就这样花了个精光。”记者采访的谢先生在春节期间花去了5000元,换回了一家人的新衣服。

  “现在去卖场逛逛,像样点的衣服没有七八百元根本拿不下来,一身‘行头’置办下来,少说也得在千元以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费也是节节攀高。”谈到春节消费,谢先生直呼钱太不经花,辛苦一年赚来的钱,逛几趟商场就不见了踪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年花费中,有近三成的开支花在了买衣服和置办年货上。虽然市民平时逛街购买衣服也是常事,但在一些人心目中,过年添置衣服等“行头”依然是必做功课。

  “记得小时候,到了春节父母都会给我买套新衣服,到了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小杨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他告诉记者,现在隔三差五都会买衣服,但老习惯依然延续下来了,“每逢春节我还是会去添置一些新衣服,不买好像就不是过年了。”

  “孝敬钱”和人情礼是重头

  过年需要花费的地方很多,但不少市民表示,孝敬父母的花销和人情礼是最大的,占到所有花销的一半以上。

  “结婚第一年,探望双方父母是传统习俗,给父母的红包、给亲戚家送礼以及孩子的压岁钱,已经花了一万五。”小赵今年刚结婚,过年对他来说,成了一种甜蜜的负担。结婚时花去了工作以来的积蓄,过年只能拿出结婚时收到的“份子钱”来应付。

  “我这还只是略表心意,在我身边的一些同事,尽管大家赚钱都不多,有些人甚至会给双方父母各包1万元的红包。过个春节,真是太不容易了,赚了一年的钱,一个星期的春节就要花去相当大一部分。”小赵感叹地说。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王先生年收入15万元。这个春节花费3万元,其中孝敬父母的拜年费是开销中最大的一项。“一年难得回几趟家,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自己有能力挣钱了,总要表达一份孝心,这些钱省不得!”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职场人士为了和单位领导同事联络感情,礼品加上给其孩子的压岁钱,花销更是难以控制。

  不堪“烧钱”,有人申请加班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相较去年,今年春节花销有所上升。在他们看来,物价近年来的上涨,拉高了春节消费总额。此外,还有一些受访者表示,春节红包的费用也呈水涨船高的态势,“以往给孩子们包个100元的压岁钱就可以了,现在要是不添点,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往外拿了”。

  过年就是“烧钱”,面对高额的开销,汹涌的人潮,以及回家后面对亲戚百般的询问和攀比,有些人选择了不回家过年。

  在广州工作的小付告诉记者,今年他没有回南昌过年,省下了近8000元的开销。“在广东再赚2000元,我就又多了1万元的存款。”他说,过年不回家既省掉了开销和麻烦,加班还能拿到更高的加班工资,一来一去反而小赚一笔。

  观点

  传统节日被市侩化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雪松认为,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是精神图腾,是很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它代表着阖家团圆、举国欢聚。正因为它承载着很多文化因素,人们才不远万里回家。

  马雪松表示,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谈论更多的不是过年的情感价值,而是它的物化价值,折射出现在社会的浮躁。“包饺子、给压岁钱等都是春节的组成元素,它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现在传统节日的组成元素被市侩化了,越来越成为人们满足虚荣心的符号,也成为社会评价人的新的标准。”

  他认为,过年就是图个团圆喜庆,花销应量力而行,有钱多花,没钱少花。只要做好计划,平时多陪陪家人,一样能过个幸福年。

  记者手记

  节俭过年 一样精彩

  源于农耕文明的春节,因其有着不可言状的凝聚力与神圣感,历来是人们最为重视的节日。在追求温饱的年代,只有在过年才能穿上新衣、吃上鱼肉。时至今日,经济发展了,温饱不再是问题,但行情看涨的物价、路费、红包、拜年礼,依然常常会耗费大量的金钱,因此有人将“春节”比作“春劫”。

  当然,现在人们收入高了,日子好过了,过年花点钱无可厚非。但过高的物质消费、人情消费则是在增加人们的负担,尤其是给相当一部分收入不高的人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摒弃这些好的传统。

  其实,我们换种过年的心情,远离春节高消费不是难事:常回家看看,即使空手而回也会让父母喜笑颜开;朋友间多问候,有了困难大家伸把手,友谊并不会褪色;平时多陪陪孩子,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肯定会远多于冷冰冰的“红包”……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就算节俭一些,一样能精彩过年。(记者 陈文秀)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