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川340多个小区接入光纤 智慧生活不再遥远

2013年03月22日 15:18 来源:银川晚报 参与互动(0)
银川340多个小区接入光纤智慧生活不再遥远

  日前,在工信部正式公布的《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中,对光纤入户的实施情况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从2013年4月1日起,新建小区必须光纤入户,同时具备接入多家运营商的能力。光纤宽带普及率将会因为该政策得到大幅度的增长,互联网将会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这样的强制性规定对于广大宽带用户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但这样的福音能否及时、到位地真正落到广大市民头上,难免有人产生怀疑。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得知目前我市150余个新建小区已经全部实现了光纤接入,另外,190多个老旧小区也开始实施光纤宽带平移。粗略计算,近1.7万户居民将在近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宽带网络服务,“智慧宁夏”工程正一步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光纤接入寻常百姓家

  光纤入户,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接到住户家。用户只需要将原有的ADSL“猫”更换为光网络单元ONU,俗称光猫,便OK了。据电信银川公司技术人员介绍,光纤直接接至用户家,其带宽、波长和传输技术种类都没有限制,适用于引入各种新业务,是最理想的业务透明网络。

  采访中有不少市民不明白光纤入户与传统的ADSL接入有何不同,功能上的优长在哪里。据电信银川公司技术人员介绍,与传统的ADSL接入方式相比,光纤接入完全采用光信号传输,接入方式更加稳定,不怕雷雨等恶劣气候环境,不易受电磁信号干扰。同时,光纤接入因为采用了玻璃纤维材质,大大节约了铜、铁等金属对环境的影响,被称为“最环保的网络接入方式”。

  另有一些住户担忧光纤入户后,上网所承担的费用肯定会水涨船高。对于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电信银川公司,虽然银川340余个小区从ADSL升级到光纤,但同等数率的带宽产品价格不变。

  据悉,中国电信宁夏公司还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50亿元用于我区“宽带中国•智慧宁夏”工程建设,届时,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仅可实现智能家居,更能够服务企业、政府机构,形成智慧城市群。对于这一消息,有市民表示感觉距离目前生活有些远,但仍抱有信心。

  智慧家居改变百姓生活

  一提到光纤入户,“智能家居”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工信部关于光纤入户的强制性规定,智能家居可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网络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国内的光纤普及率尚不足20%,这极大地阻碍了智能家居的发展。

  在我市,目前,湖滨小区、唐徕小区、温莎花园、紫阳小区、梧桐花园等190多个老旧小区正在或已经完成了光纤平移,占到我市老旧小区的20%。金海明月、香溪美地等150余个新建小区全部实现了光纤入户。

  今后,智能家居将能够通过大量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对住宅实现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这个怎么理解呢,就是从最普遍的开关门窗的时间、次数,室内的温湿度变化,甚至是用户的生活习惯,都会变成具体的数据上传,让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真正享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

  中国电信银川分公司网络运行部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光纤入户的推进,智能家庭通信、IPTV视频、远程教育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生活,也将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这里,不妨以物联传感推出的智能家居为例,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设置好住宅内需要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程度,然后,相关的传感器就会自动感应监测,同时联动如灯光、空调、加湿器、门窗、窗帘等设备,以保障室内的环境指数在标准水平以上。出现异常,如室内空气污染,或者是出现可燃气泄漏等情况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切断阀门,打开门窗,若是通风无效,会自动开启空气净化器。这些远比通过人们自己的经验和生活习惯调节更加精确有效,同时也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防止浪费。

  通过智能家居能做到的事情不仅仅是如此,用户出门在外,也能控制家中的各类设备,比如说,在下班之前用热水器烧水,并把热水放入浴缸中,使用户回家就能泡澡,启动电饭煲煲汤做饭,通过手机屏幕或者是电脑屏幕,观察家中的情况,与留在家中的老人孩子进行交流等等。若是有人入侵,各个设备会自动报警阻挡,智能摄像机也会拍下入侵者的照片。(记者 黄超)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