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碗黄豆救全家人性命 老人跨3省寻恩人51年(图)

2013年04月17日 10:04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3碗黄豆救全家人性命老人跨3省寻恩人51年(图)
当年三碗黄豆救了一家人的命

  “恩人呀,我总算找到您啦!”4月15日上午9时,河北沧州火车站,73岁的登封老人陈怀军刚下火车,就紧紧握住了夏淑梅的双手,话未出口泪先流。为这一刻的相见谢恩,他跨越河南、安徽、河北三省,整整寻找了恩人51年。半个世纪以来,陈怀军缘何要苦寻恩人51年,他们之前发生了什么难忘的感人故事?这,还得从三碗黄豆说起。

  记忆 三碗黄豆救了他全家

  这是一个发生在51年前安徽砀山的故事。

  那一年,正是特别的一九六二年。家住登封市大金店镇金西村的陈怀军,22岁,他家和千百万个家庭一样,正遭受着饥饿。

  当时,他虽在合作社上班,但家里也是上顿不接下顿,父母饿得全身浮肿,姐姐也病恹恹的。无奈,他和嫂子背着家织的布匹,走出家门,沿路换些口粮来糊口。

  陈怀军清晰地记得,那年的农历三月初十中午,他和嫂子来到安徽砀山县夏家庄。饥肠辘辘的他们,敲开了一家大门,开门的正是19岁的夏淑梅。

  夏淑梅二话不说,就将二人招呼进屋,得知他们是远道而来用布换口粮,善良的夏淑梅不仅换了布,还热情地熬了一锅红薯粥,让他们吃了一顿久违的饱饭。

  让陈怀军没想到的是,临走时,夏淑梅还拿出一个粗瓷大碗,从自家剩粮不多的粮缸里,舀了三碗黄豆,倒进了他们的布袋中。

  “当时,我最担心老娘查看盛粮食的缸子,幸好她没有发觉。”夏淑梅回忆说,母亲回家后,她只说了换布的事儿,只字未提送黄豆的事,“当时我们也不富裕,在那个啃树皮、吃草根的年月,那是全家人能保住性命的口粮”。

  就是那三碗黄豆,挽救了陈怀军全家人的命:他母亲把这些黄豆磨成豆面,掺上地瓜面和野菜蒸了很多“窝窝”,全家人因此平安地度过了1962年春天那个青黄不接的季节。

  “这辈子不能忘记人家姑娘的大恩大德。”母亲的这句话,也刻在了陈怀军的心里。

  【寻找】51年坚持苦寻恩人

  那时,陈怀军也得知夏淑梅的姐姐快要生产,急需红糖却买不到,他就想着回河南后给夏淑梅寄一些。但夏淑梅并没抱太大希望:一来路远邮寄不便,二来在那个计划供应的年代,红糖也是稀有食品。但一个月后,她如愿收到了陈怀军寄来的两斤红糖。

  但这之后,他们失去了联系。虽然陈怀军一直心存感激,却再没了夏淑梅的音信,“寄过信,但被退回来;给当地相关部门打电话,查不到这个人”。

  原来,这之后的夏淑梅,已到河北沧州安家,他的兄弟也都离家外出工作,老家已经无人居住。虽然陈怀军1999年和去年年底又两赴安徽寻找,但均未果。

  随着年龄增大,寻恩报恩之心愈加强烈,今年3月23日,他只身来到砀山县,终于通过夏家庄一位老人,辗转找到了邻村夏淑梅的姐姐,才找到了夏淑梅的电话。

  拨通电话那一刻,陈怀军早已是泣不成声。可这时的夏淑梅,早已记不清陈怀军是谁了,但她还记得3碗黄豆的事儿。

  陈怀军在电话中对夏淑梅说:“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去向你当面致谢。”

  【报恩】73岁千里赴冀为报恩

  4月14日下午,陈怀军从老家搭乘汽车到郑州,再改乘火车赶往河北沧州。次日9时,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陈怀军抵达沧州火车站,此时,夏淑梅一家人早已在出站口等候,

  51年后再见到恩人,陈怀军竟一时不知如何说是好,酝酿已久的感恩之语一句也说不出,两位老人的双手紧紧相握。

  他给恩人带的是她想吃的红薯叶、红薯面,因为一次通电话时,夏淑梅无意间透露出想吃当年爱吃的红薯叶面条。这些,陈怀军一直记在心里。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夏淑梅的丈夫单玉尧还有感而发,赋诗一首赞美妻子:“昔日饥饿柴米无着,谁肯雪中送炭?村姑慈悲,施豆三碗,撒下爱心种子。”

  【感动】俩老人上了沧州“公民道德大讲堂”

  昨日上午,东方今报记者联系上夏淑梅的女儿单秀玲,她说,听说妈妈和陈伯伯的故事,她也特别感动,为了见她妈妈,陈伯伯在车上一夜都没睡。现在老人们约定,今后两家人当成亲戚互相往来,“我们让陈伯伯在家里多住几天,爸爸妈妈带他去看看沧州的风景”。

  据其透露,陈怀军、夏淑梅、单玉尧这三位老人,昨天上午还受邀去参加了沧州市文明办组织的公民道德大讲堂,当天一天事儿都安排得满满的。

  昨晚8时30分,记者终于联系上了刚回到家的夏淑梅和陈怀军。

  “原以为去听听人家讲,没想到我们也被主持人请上台,去讲讲三碗黄豆的故事。”陈怀军说,咱都是实话实说,台下鼓掌的人真不少。

  -对话陈怀军

  “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她”

  东方今报:这么多年坚持寻找恩人,想过放弃吗?

  陈怀军:这个事我咋能放弃呢?一直都满怀信心。1999年我娘去世时还嘱托我,一定要找到淑梅妹妹这个恩人。而我也想着,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她。

  东方今报:相见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张怀军:你想想50多年了,一见面都是两眼泪啊。虽然称不上亲情,但有友情呀,从我这边说是大恩情啊。

  东方今报:现在呢?

  张怀军: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淑梅妹一家人对我都很好,也很亲,让我在这里住几天。

  既然是亲戚了,我就住几天,也盼着他们一家人能去咱那里看看,住上几天。

  -对话夏淑梅

  “他给沧州人带来温暖”

  东方今报:是否想到陈怀军老人在50多年后,又找到了您?

  夏淑梅:事儿早都忘了,陈大哥可真是个有心人,从河南找到安徽,又从安徽找到河北,像大海捞针一样,这么曲折来找我。做梦也没想到,做一点点小善事,人家能记恁多年,其实这不值得让他这么牵挂在心。

  东方今报:还能回忆当时送黄豆的情景吗?

  夏淑梅:我这个人小时候傻不啦叽的,但人挺直爽的,见了比我难的人就想帮帮。那时,我家也挺困难,要盐没盐,要油没油,一年分一小点黄豆,都用来做咸菜吃了。见到陈大哥他们时,觉得也怪可怜的,人嘛,有衣服能遮住身子就行,可肚子不填饱不行。听说他家这么困难,就舀了三碗给他们。说句实话,我家缸里的黄豆被舀走了一半。还有,那天啊,我不仅用地瓜干(红薯干)换了布,还给村里的婶子大娘说说,大家都换了,现在我还记着,陈大哥在俺那里换了70多斤地瓜干。

  东方今报:听说网上好多网友都在称赞你们?

  夏淑梅:顾不上看,今天又有媒体采访我们。我对着电视镜头说了,感谢河南的好人陈大哥,也感谢他给沧州人带来温暖。(东方今报首席记者夏友胜 燕赵都市报记者韩泽祥 实习生杨文丽 胡薇薇)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