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花甲老人为寻江豚“避难所”奔走3年打动中科院

2013年06月04日 11:03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参与互动(0)

  上月末,镇江、南京相继有两头江豚丧命,本月初,廖家沟将迎来江豚保护权威专家的考察。耗时3年为江豚寻找“避难所”的64岁老人陈宜林十分欣慰:“不管最后廖家沟水域是否适宜,我都希望扬州也能有一处保护江豚的‘乐水’。”

  3年前 一篇文章激发他的“斗志”

  “江豚数量正以每年6.4%的速率下降,如果保护不力,10年到15年之后,江豚将成为第二个白鳍豚。”2010年,世界著名豚类保护专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发表了《抢救江豚只有最后的15年》一文。

  在江边“船村”长大的退休教师陈宜林看后彻底震惊了:“小时候江中经常见到江豚,怎么数量下降这么快?”陈宜林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保护它们尽一份力。

  自2010年起,陈宜林跑遍了长江扬州段,只要听说哪里有渔民见到了江豚,他就会赶过去了解情况并做记录。2011年7月长江江豚保护志愿者开始全国招募,陈宜林就报了名,他说,那时他就发现,沿江不少城市志愿者很多,而扬州,响应者寥寥。

  3年中 四处奔走为江豚寻“避难所”

  上月末,镇江、南京两头江豚相继丧命,陈宜林说,一听到有江豚死去,他的心就如刀割一般。“长江航运越来越繁忙,已经很不适宜江豚生活。”早在2010年,陈宜林就奔波在扬州沿江水域,希望能为江豚寻一处“避难所”。

  经过考察,陈宜林觉得,长江(扬州段)的夹江——廖家沟,应该适宜作为江豚的迁地保护区。

  “觉得适宜后,我就给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王克雄写了一封信。”陈宜林说,他在信中写道:廖家沟历史上是长江鱼类繁衍区段。此段夹江下游直通长江三江营口,上游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入口,水质良好,通畅……

  除了考虑廖家沟,陈宜林说,像三江营口等,他也实地去看过,最后还是觉得廖家沟最适宜,无论是水质还是生态环境。

  3年后 不懈努力终获科学家重视

  “3年中,我没间断过与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的交流。”陈宜林表示,几年来,他不知与专家交流写了多少信,每一封信都得到中科院水生所王克雄等专家的认真对待。

  在信中,陈宜林一再建议,现在包括武汉天鹅洲以及镇江的保护区,现状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单几处这样的保护区还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在扬州廖家沟建立一个后备的江豚保护区。

  “非法和过度捕捞、水体污染、航运、水闸和堤坝建设,是威胁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陈宜林说,廖家沟水域自古就是豚类活动区,至今还有豚活动的踪迹。这里既有江水海潮,又无航道通行,更无工业污染,江面宽近1000米,长度达20公里,适合江豚生活。

  3年的呐喊,终于打动了中科院水生所的豚类保护专家并引起重视,王克雄近日给陈宜林回信说,本月初会有专家前来对廖家沟水域进行考察。

  不放弃 余生将继续投入江豚保护

  提出将廖家沟作为江豚的“乐水”,陈宜林列举了“十大理由”,除了水域环境等因素外,他觉得,建江豚保护区,可谓一举两得,既保护了江豚,又增添了旅游资源。陈宜林设想,扬州是一座旅游城市,廖家沟江豚保护区也可打造成江豚观赏区。

  陈宜林对江豚保护关注,也令科学家们感动。王克雄在给陈宜林的回信中称:“若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按您的建议,廖家沟水域不失为一处迁地保护的后备水域。”

  对于即将到来的专家考察,陈宜林很欣慰:他3年的奔波努力没有白费。

  陈宜林表示,不管廖家沟水域最终是否适合,他的余生,除了挖掘船村文化外,其余时间都会投入到江豚保护中。 记者 孟俭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