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管住吃空饷编制应上网

2013年06月04日 17:16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0)

  5月29日《北京晨报》报道,河南叶县水利局下属的河道管理所所长利用职务之便,早早为还在上学的儿子捧起了 “铁饭碗”,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现在已经领了6年。记者调查发现,该单位中未满18岁就有编制的职工竟有10人,据称这些人中多数都是所长的亲戚。

  “吃空饷”不是一个地方特有现象。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 “吃空饷”;2006年,甘肃省发现“吃空饷”者908人;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2008年,安徽砀山县成立“空饷办”(清理“吃空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阶段各单位上报“吃空饷”人员385名;2011年,山东金乡县查实“吃空饷”人员210人,湖南东安县查到“吃空饷”人员152人……

  还是一个学生,15岁起便入编拿工资,且已“吃空饷”6年!这种“吃空饷”,让人想起,某县教育局局长让还在读书的儿子入职当地一中学;也让人想起,“骗子冒充司长 ,骗了多地官员”,从2010年开始,一个叫赵锡永的人自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行骗,不少政府官员信以为真,甚至聘其为政府顾问,后来,国务院研究室下发通知,称没有此人。

  如果说,“吃空饷”和“骗子冒充司长”是因为纪检监察部门“缺少监督”,这只是一种“表象认识”;毕竟,纪检监察部门就那么几个人,不可能监察起来“面面俱到”。但,如果能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而将财政所有供养的“单位、编制限额、姓名、照片、工资”等信息对外公开而“统统上网”,即便有所长、局长敢让儿子“吃空饷”,也该早就被举报出来了,而有人作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下来“指导工作”或“调研”,当地工作人员只要上网“对对脸子”,国务院研究室没这个所谓的“赵锡永”,一下子便露出“狐狸尾巴”了。

  要想杜绝“领空饷”,编制信息快上网。财政的钱供养着国家公职人员,纳税人有权知道他们的血汗钱花到哪里去了;而现代社会,网络时代,完全有这个条件将一系列的编制信息搬上网,以便老百姓监督,这既是“改革”,也是“开放”。反观之,如果对其编制信息仍然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而不愿上网,在下在此胆敢断言,过不了两三个月,某地的“吃空饷”新闻必将再一次扑入我们的眼帘。

  不信,请等着瞧!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