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租房“以需定建”彰显问需于民

2013年06月06日 15:55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人均月收入多少?家庭现有住房状况如何?有什么样的租房需求?记者昨日从珠海市住房保障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珠海市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租赁住房需求调查,从而做到“以需定建”。

  (6月4日《珠江晚报》)

  建保障性住房,如果缺乏政民互动,民生工程搞不好就弄得好心办坏事。其具体表现为“僧多粥少”、地理位置令人诟病、户型不受待见,等等。眼下,珠海市在建公租房前先调查“市场行情”做到“以需定建”,无疑是积极问需于民的主动作为之举。

  很明显,“问”是为了更有目标更加高效地“行”。“以需定建”不仅可以摸清公租房的需求总量如何、哪些群众需要改善住房,更能在问需于民的基础上将公共财政用到刀刃上,避免资源浪费——一个执政常识就是,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政府的相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不会脱离群众需要;也只有真正做好问需于民这项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然,在肯定珠海“以需定建”这项创新举动的同时,笔者还想提醒两点:一是“问需”要问得科学、问得实际、问到点子上。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尽量全面地深入群众,掌握整体需求情况,还有必要建立一个畅通便利的市民主动发声的渠道,以规避“问需”工作中的一些盲区,这其中又包括建立一个科学的倒查机制,以防止少数“别有用心”者弄虚作假,试图从中牟利。

  二是“以需定建”也要量力而行。一个基本事实是,绝大多数地方在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难题。例如2011年中央安排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但保障房资金缺口高达1.3万亿元,还不包括土地成本。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保障房至少需要8000亿元社会资金。而在群众住房需求相对高企的语境下,如何真正实现“问需于民”,考验着地方的执政智慧。

  长期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不清、政府投入有限等问题,迟迟未得实质性改观,加之保障房资金退出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社会资金很难进入保障房。如此一来,完全依靠财政出钱盖房然后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转给困难家庭居住的传统模式,自然容易遭受“难以为继”。因此,要真正实现“以需定建”,一方面固然需要扩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投入机制的科学设计,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巧妙搭配,尽量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如此才能充分满足群众所需,才能让民生工程发挥最大社会效益。(邓子庆)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