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1岁男孩借邻居4元钱怕要债离家出走 躲地下商场7日

2013年06月08日 11:35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燕赵晚报》曾报道过安淏走失的消息。

  《男孩放学后没回家 独自骑车消失了》追踪

  进展

  离家出走7天7夜 孩子终于找到了

  6月6日19时28分,安先生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你是安淏的爸爸吗?我看到有个孩子很像安淏,我先把他稳住……”虽然几天来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安先生还是抱了百分之百的希望。只用了20分钟,他就从位于谈固南大街的家里来到了广安大街一家地下商场。

  商场电梯口旁边站着一个孩子,就是安淏!见到孩子那一刻,安先生悬了7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有说不出的轻松和高兴。孩子身上很脏,瘦了不少,见到呼啦啦围上来的一大堆家人,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哭。

  回到家,安淏洗了个澡就开始吃饭,比手掌还大一圈的油饼,他吃了4个,还喝了两碗汤。

  6日晚上,安先生总算睡了个好觉,确切地说,孩子离家的那几天,他就没怎么睡过觉。

  讲述

  男孩借邻居4元钱怕要债就出走了

  这7天7夜,安淏一直待在广安大街的地下商场,在电玩城看别人玩,偶尔自己玩玩可以免费体验的项目,晚上睡在地下车库。离家时带的一瓶水早就喝光了,这几天来,他就没怎么吃东西。

  至于离家的原因,安淏说他向邻居一位阿姨借了4元钱,怕人家要债,又不敢告诉家长,就自己走了。安先生说,借钱的事儿是真的,当时安淏说家里没人,要买饭吃。但后来,邻居阿姨见到安淏,只是喊了他一声,他就跑了。这是小区保安告诉安先生的。

  昨天,记者在安先生家见到了安淏。他说,这几天自己没吃什么,“玩起游戏来就不觉得饿了!”至于其他的问题,他总是笑笑,不回答。不过他也向记者保证,以后不会再离家出走了,有什么事给爸爸打电话,“我老是记不住爸爸的手机号……”

  反思 父母在外地工作 跟孩子沟通太少了

  从安淏四五岁起,安先生和妻子就很少回家了。夫妻俩都在外地忙生意,每年也就过年时回家待一两天,安淏跟着爷爷奶奶,功课则是由姑父来辅导。

  安淏离家出走已不是第一次了。两个月前,安淏没考好又回家晚了,奶奶说了句“不要你了”的气话,安淏就在当天23时许,一个人骑上小区保安的自行车上了高速,在正定被民警拦了下来。可是安淏什么也不说,民警根据他穿的校服联系到学校,才辗转找到家人。

  安淏学习成绩不太好,还爱说谎。有一次,安淏拿着爷爷给的钱到学校交书费,找回来的钱少了几元,安淏坚持说老师少找钱了,不管爷爷怎么问,就是不说钱去了哪里。爷爷一气之下拿起皮带抽他,屁股都快流血了。换成别的孩子,至少能老实几天,可安淏过不了几分钟就没事儿了,以后错误照犯。“打得再疼,对孩子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安先生说,其实安淏的爷爷也疼孩子,安淏走失的几天,爷爷急得都哭了。

  安先生说,安淏的出走不是偶然,最应该反思的就是他和妻子。“跟孩子沟通太少了,平均半个月才打一次电话,就问问学习怎么样,没什么事儿吧。”安先生说,孩子跟爷爷奶奶毕竟是隔代人,有代沟。

  记者的印象里,安淏是个活泼开朗、很有礼貌的孩子。安先生说,安淏跟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就是贪玩,不爱学习。他对儿子很有信心,今后会多抽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观点

  孩子成长过程,父母的位置不可替代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袁立壮认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与隔代人相比,父母与孩子年龄差距小,沟通起来更占优势。而隔代人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走极端,要么溺爱,要么担心管不好孩子会对不起孩子的父母,而对孩子过于严厉。

  给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品质,父母也是责无旁贷的。孩子三四岁就知道远近了,在孩子眼中,隔代人比父母的权威性要弱。

  老年人大多都已退休,本身的生活就比较悠闲,做什么都是“无可无不可”的,不像年轻人要上班,要遵守上下班时间及各种规则。这种区别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因此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又与父母缺乏沟通的孩子,就缺乏遵守规则的品质。

  父母在外地工作,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最好每天在孩子起床后及睡觉前都打电话,不一定说学习的事,可以随意聊聊自己工作、生意上的事,比如克服了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等等,也不一定要时时教育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只要经常跟孩子聊天,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

  5月30日中午,11岁男孩安淏放学后没有回家。当天下午,全家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寻找。安淏的父亲安先生脑中不时闪现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身心俱疲。直到6月6日19时28分,他接到一个电话后赶到广安大街见到儿子,悬了7天的心才算落了地。孩子这一出走,平时放不下的生意也能放下了。睡了一个踏实觉后,昨天,安先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