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绿皮车谢幕前的“青春”

2013年06月26日 2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绿皮车谢幕前的“青春”
5210次列车旅客们正在展示最后一趟绿皮车车票。 王起玉 摄
乘务员李湘英为5210次列车留下最后的纪念。王起玉 摄 王起玉 摄

  中新网景德镇6月26日电:题:绿皮车谢幕前的“青春”

  作者:蔡栩 汤宇晖

  6月26日9时44分,5210次绿皮车稳稳停靠在江西景德镇车站,842公里的“告别演出”,江西景德镇往来福建厦门的最后一趟绿皮车“谢幕”历史舞台。

  “1981年时,它的名字还叫501/2次,从鹰潭到厦门23小时停靠70个站点,2000年延伸到景德镇站运行,有了现在的新名字5210/09次”,“末代车长”田保荣介绍这趟绿皮车就像说着自己的孩子。

  90年代前,统一的绿底装饰着一道黄线,数代人的印象中绿皮车就是铁路客车的标准色。车厢里交织着风扇运转、盒饭叫卖、打牌、谈话等各种声音……也承载着火车旅行的往昔。

  “现在的火车肯定都比绿皮车舒适,但只有绿皮车能打开车窗看着扑眼而来的绿野,感受迎面吹来的风。”江西财经大学的三名学生说着感受,他们都是特地来乘坐这趟绿皮车的“火车迷”。

  “万年到景德镇才5元钱。”长期往来两地的王晓璐得知这是5210次的最后一趟绿皮车运行时,拿出手机与车票合影留念。

  “全程票价只需54元,但是坐车的人依然不是很多。”田保荣说,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更多的人选择的是红皮车、动车等各种更加舒适快捷的铁路运输方式,虽然性价比高但已渐渐无人问津。

  过去列车的硬件环境落后,列车工作人员艰辛的付出,为绿皮车运送一批批的旅客顺利出行立下过汗马功劳。

  “夏天车内就像一个闷热的铁皮罐,车外温度38度,在整备场内暴晒后的车内温度接近50度,上车就相当于干蒸一次桑拿。”列车员李湘英说,“列车开车前1个小时必须进行整备作业,每次整备完后就能一口气喝下2瓶矿泉水。”

  身上的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更受煎熬的却是在冬天。“景德镇到厦门气候相差较大,途中又多是山区,休班睡觉时总感觉时热时冷,从来没有一个安稳觉能睡过。”列车员易小桔说的是另一番感受。对他们而言环境的艰苦是容易克服,委屈的是旅客的不理解。

  “那时才刚参加工作,春运时看到人多的连脚尖都无法塞下的车厢,当时脑袋就‘轰’的一下懵了。”已经在5210次列车上工作了23年的列车员占丽华说,车厢里人多通行不便,有的旅客就不愿意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随意的塞在桌椅下、行李架上,要保持车内干净就时不时的要清理,来回穿行的次数多了,坐在过道的旅客要不停的挪动就不乐意了,为这她没少受到不理解的责骂。

  “刚开始觉得很委屈,也偷偷地哭过好几回,后来慢慢地也理解旅客了,谁还会没有来脾气的时候。”7月即将退休的占丽华说。

  换型的绿皮车满载着旅客的记忆,同时记录着铁路工作人员的青春。田保荣说,“换型的红皮车带有空调,各种条件也都更好了,但是我这心里总是舍不得,也许早就习惯了吧。”(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