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放下借口抱怨,从今起“常回家看看”

2013年07月01日 10: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新华网评:放下借口抱怨,从今起“常回家看看”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正式施行:家庭成员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应经常看望或问候;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人,禁止对老人实施家庭暴力。许多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明日起,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属违法”的标题,并呼吁“各位,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爸妈吧”。

  作为传统道德“百善之先”的“孝”,如今似乎正在遭遇严峻挑战。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正在迅速抽走农耕社会“四世同堂”下敬孝的现实基础。父母与子女天各一方所产生的赡养难题,正日益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我国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的数据:今年全国空巢老人规模将突破1亿大关。

  另一方面,空间上的距离也在悄然加剧两代人情感上的疏离,甚至“多年春节未曾回家”还被一些媒体宣扬成爱岗敬业的表现。以至于有老人不得不发工资请子女回家,有老人因全家聚会时小辈各自把玩手机,一怒之下摔盘离席。荒诞的情节、孤寂的灵魂令人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种情况下,“敬孝”开始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新“24孝”行动标准的颁布到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施行,几乎每一次都会引发关于“如何敬孝”的争论。有人认为,不应将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有人质疑,相关标准、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有人抱怨,高强度的城市竞争与工作压力大才是造成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的“罪魁祸首”。

  平心而论,人们的上述抱怨、诉苦、争论并非空穴来风、矫作姿态。但如果我们能有老人对子女的一半思念回馈他们,那么这些困难还能阻挡我们回家的脚步吗?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是否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与客户应酬、与朋友狂欢以及个人的消遣娱乐上了,而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来回家看看的。

  如果说,物理上的空巢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社会悲剧”,那么尽量减轻父母心灵上的“空巢感”则是为人子女者必须承担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施行为契机,重新审视那久已未曾温存的父子、母女之情,放下借口与抱怨,从今天起,常回家看看。(王垚烽)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