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申遗热、修缮冷拷问地方政府政绩观

2013年07月19日 14:34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0)

  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建筑——山西省应县木塔已经走过千年的历史。然而,目前这座稀世珍宝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煎熬:木塔身患重疾,内外交困,却因修缮方案久拖未决而难得救治。记者采访得知,就是这样一件稀世珍宝,其修缮却因种种原因而搁浅。自1989年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订修缮方案,24年来,木塔的修缮始终只是一个话题和传说。(7月14日《半月谈》)

  据报道称,为保护木塔安全,从1989年起,有关部门就开始研究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199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木塔大修工程启动。但一直到1998年,维修方案仍迟迟没有出台。至今20多年来,木塔的修缮仅仅处于讨论之中,乃至所谓的“修缮”成了传说。与此同时,各方对木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事却很是热衷。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对比。

  从常识看,修缮重要还是申遗重要,不难判断。更何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完整的应县木塔,申遗不就成了空中楼阁吗?这样浅显的道理,相信有关方面不会不明白,但是,何以出现了“申遗热”而“修缮冷”的怪象?古建筑学者阮仪三一语道破了玄机所在:很多人把申遗看得很重,是因为在一些地方把申遗看成是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发财”和“升官”的敲门砖,所以都想得到这顶“桂冠”。

  简单地说,如果申遗成功,地方官员就有了“政绩”和“财路”,而修缮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让有关方面和个人得到“实惠”。但是,如果申遗仅仅是为了升官和发财,那我们还需要这样的申遗吗?

  申遗背后的功利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应县木塔身上。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200个正在申遗的项目,其中约100个项目已进入“申遗预备清单”,按照一个国家一年单类只准申报一个项目的规定,我国的申遗之路还要奋斗百年以上。而在“申遗热”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工作却常常被忽视。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曾多次给“申遗热”降温: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来说,申遗只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绝非唯一选择。申遗只是一个文化保护的“牌子”,而不是政绩和发财的“幌子”。“申遗热”、“修缮冷”的现象表明,有些地方政府并非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而是为了追求世界文化遗产标签带来的经济收益。在此过程中,是否真的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由此,也就出现了“24年来,木塔的修缮始终只是一个话题和传说”的现象。

  况且,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不代表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就比别的高,很有可能是因为它更亟须保护。也就是说,申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对应县木塔来说,更应站在“亟须保护”的角度首先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申遗热”、“修缮冷”的现象,拷问着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也提醒人们,在申遗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落入利益的陷阱,而违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遗产名录的初衷。(舒 锋)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