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哈尔滨“大白楼”重生 老建筑里承载中俄美食

2013年07月27日 13: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哈尔滨7月27日电 题:哈尔滨“大白楼”重生 老建筑里承载中俄美食

  记者 刘锡菊

  明媚阳光下,曾经沉寂多年的哈尔滨老字号“大白楼”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栋折衷主义风格的白色三层小楼曾负责对外国专家、国际友人的特需供应,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后重新开业。哈尔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小楼的原始风貌和招牌美食的前提下,聚集了众多中俄传统美食,打造“中俄传统美食展览馆”,让中外游客们在吃中俄美食的同时感受“东方小巴黎”的独特风情。

  在这座典型的欧式建筑正面,“历史建筑”的牌子格外醒目。走进小楼,大门将夏日的热浪瞬间阻隔在门外,一阵清凉扑面而来。工作人员韩丽颖介绍:“这种俄式建筑墙体很厚,冬暖夏凉效果十分明显。”

  小楼一楼摆放着俄罗斯红汤、列巴、红肠等传统俄罗斯美食,还有猪手、薰兔等中国传统食品。通过欧式回廊拾级而上,墙上挂着这栋小楼见证过的历史瞬间。

  根据《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选》记载,1924年,民国商人刘汉章在埠头区天道街两侧,投巨资大兴土木,建筑一座与俄国彼得堡奎斯卡娅大街百货商店同样的欧洲古典主义三层大橱窗的商业大厦,大厦内部空间高,外墙体雪白耀眼,三楼带有一个小小的观景凉台,在当年可谓独树一帜,老百姓称之为“大白楼”。

  提起“大白楼”,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何宏难掩兴奋,他说:“‘公和利’大楼在当年哈尔滨商业区中鹤立鸡群,大门两侧各有两个巨大的橱窗,摆着引人注目的新式商品。一楼为杂品食品百货部,二楼是各种中高档布匹丝绸部,三楼是专门销售俄国和欧洲、日本等国外产品的呢绒部。伪满后期,由于日本经济封锁和控制,公和利的商品经营随之改变。”至今,何宏家里还收藏着“公和利”的方形茶叶桶和礼品券。

  上世纪50年代起,“大白楼”成为哈尔滨最大的肉类特供商店,负责对外国专家、国际友人的特需供应。61岁的哈尔滨市民张文敏对“大白楼”留有深刻的印象。“那时的大白楼一楼摆着一排木质柜台,柜台上端的横梁上挂着大铁钩子,吊着分割后的猪肉。称肉的磅秤是苏联进口的,双面指针式,上面带有计量刻度,柜台上还摆着高大、厚厚的俄式啤酒杯。很多外国人都来这里买东西。”张文敏说。

  1985年取消特供专营业务后,“大白楼”出现亏损。1994年,“大白楼”在负债1000万元的情况下租给韩商,开办洗浴、游艺项目,逐渐从市民的视线中淡出。2006年,“大白楼”被民营企业哈尔滨朝阳滨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

  为响应哈尔滨市“文化兴城”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挖掘大白楼的文化旅游价值,2013年7月27日,“大白楼”重新开业。在经营哈尔滨传统老字号副食的基础上,汇聚列巴、奶酪、香肠和红汤等中俄多种美食,打造“中俄传统美食博物馆”,并以老照片、珍贵实物等方式展示曾在“东方小巴黎”出现的各种中俄美食。

  “城市的保护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风貌建筑’,更是要把曾经的城市记忆守住。我希望通过这栋近百年的白色小楼,能展现中俄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融,让中外游客感受‘东方小巴黎’的独特风韵。”哈尔滨朝阳滨辉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汉辉说。

  在“中俄美食博物馆”,俄罗斯游客库图佐娃带着两个女儿品尝各种中俄美食。第一次吃到铁锅炖猪手的库图佐娃兴奋地说:“我来哈尔滨不仅参观了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还在‘大白楼’看到了家乡的传统美食,品尝了哈尔滨的老字号食品,实在是太棒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