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商家开启“七夕”模式 有经济无内涵太可惜

2013年08月10日 16: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3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众多商家已备战多时,“浪漫经济”火热开启。鲜花店、餐饮店、购物广场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在节日促销大战中分得一口羹。各大电商也早早启动了“七夕”模式,打折、促销、玩创意,用各种手段迎合着消费者“浪漫一把”的需求。

  精明的商家凭借节日赚些钱无可厚非,情侣在节日期间用礼物表达一下爱慕也并没有什么过错。但作为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七夕节,如果带来的仅仅是一股经济潮,未免太过可惜。

  七夕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到历朝历代传诵的名诗佳作,七夕,早已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有关七夕的众多诗词典故、典故中的文化气息,值得人们享受和继承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动人传说的背后,是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蕴含着恪守信念、坚贞不屈的价值元素。我们需要继承这种内在的文化力量,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然而,现实中的七夕节早已沦为西方“情人节”的翻版,成为商品促销的借口和噱头。穿针乞巧、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传统习俗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满大街促销”。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也都面临着类似窘境。变味的传统节日背后是文化内涵的流失,是信仰的缺失。在文化交流加剧,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或许,在传统的节日品一品文化大餐、尝一尝精神食粮,是种更好的选择。毕竟,七夕不只有“浪漫”经济。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