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灾区农民工志愿者:扒废墟找物资 1月没换衣服

2013年08月23日 1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8月23日电 (闫雅琪)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已过去1个月,志愿者孙景义还在岷县灾区帮助灾民扒废墟、找物资。一个月没有换衣服,本来是白色的衣服,基本变成了土色,胸前还有一块油污,卷着裤腿,裤子看不出本色,头发略长,每天忙碌10多个小时,他说:“公益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事情。”

  孙景义40岁出头,曾是一名农民工,“没有背景,但我牵线资助了300余名灾区民众。”2008年,第一次电视上看到汶川地震的场面,孙景义想“我能背背物资、帮帮别人。”于是他深入灾区,第一次知道自己可以被称作“志愿者”。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岷县漳县地震……5年以来,孙景义“再也停不下自己的脚步。”他有一个50余斤的大背包,里面装着厚厚的资料,是他的“全部家当”,从不离身,上面记录着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照片、证明材料……

  “我要对灾民负责,也要对捐款人负责。”孙景义虽是个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做事仔细,每一个需要资助人的信息都写的明明白白。他按摩着自己肩膀说,这包东西不能离身,遇见有资助可能的人,我都会争取时间给他们看资料,为孤儿、孤寡老人联系资助人。

  在岷县,挖物资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下一步,我要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孙景义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灾区蜿蜒的道路。一个月来,灾民们都认识了这个“老大哥”,亲切的叫他“老孙”。一位重灾区永星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老孙是个大好人,分文不收,在帐篷里与我们同吃同住了1个月,帮我们挖物资。”

  天色渐渐昏暗,孙景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帐篷里,他熟练的煮起泡面。“五年来,我吃了不知多少泡面。”灾区条件艰苦,孙景义大多数时候都以泡面充饥,简单的晚餐后,他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遍遍的翻阅眼前的受助人资料,“每天看看心里踏实、有数。”孙景义憨厚地笑着。

  “我没高学历也没高技能,公益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好的事,让我觉得自己有用。”孙景义说,没有做志愿者前,打工、种地,想象自己可能会拥有一个普通的家庭,过最普通的生活。“生活会好一点,但不会这么满足。”

  为了帮受灾民众联系救助人,孙景义“跑企业”、“联系大老板”。“刚开始心里打怵,不敢说话。现在我能在几分钟内迅速找到重点,说服对方。”孙景义骄傲的说,他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如何最快打动有钱人,让他们做慈善事业。

  孙景义除了50余斤的资料包,身上基本没有带换洗衣物、个人用品。“我的肩膀已经受伤了,背不动那么多东西,只好精简。”孙景义对自己甚至有点“苛刻”,他坚持捐助的款项“不经过自己的手”,直接到灾民手中,“清清白白的做好事。”这是他的信仰。

  说起自己帮助的那些灾民,孙景义如数家珍,准确的说出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滔滔不绝。孙景义诚恳地请求记者“能不能报道一下我。”他局促的搓了搓手说:“不想被当成骗子,有了报道就能让别人相信我,就能帮更多的灾民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