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李娜获道歉:有客观真实才有公正权威

2013年08月30日 10:41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李娜获得了道歉,近期围绕她的这场风波将停息。

  从道歉看,《纽约时报》对信息源没有准确核实,至少没有发现翻译过程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其实可以避免。

  “被迫服用禁药”一说,对任何运动员都是影响巨大的,这不仅伤害了体育最基本的精神,对运动员本人更是巨大的丑闻。李娜在体育赛场努力拼争,个性张扬,是很容易引起话题的人物,这个说法毫无疑问会让她深陷轩然大波。的确,中国人对李娜特别关注,李娜“被迫服用禁药”的说法让中国人更敏感,但即使李娜不是一位知名的网球运动员,不是中国人关注的公众人物,一家公共权威媒体对出自自己之手的任何一件新闻产品,都应做到客观真实。

  《纽约时报》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巨大,这得益于它长期坚守的新闻专业精神。这类传统严肃媒体经过长久积淀,建立了一套稳固而严谨的核实程序——不仅是简单核对基本的新闻要素,连一个事实的描述方式、措辞、感情色彩等等,会不会引人误解,有没有歧义,都要刨根问底。惟其如此,有的出版物出错,人们可能只会认为这是吸引眼球而已,而经过长期沉淀、涵养了基本品质的公共媒体出错,会给人带来各种联想和猜测。事实上,一些严肃媒体的新闻核实程序,苛刻到让人感觉像“古老的仪式”,繁琐也累人,但正是这种“苛刻”,保证了人们不误解、不误读,不做过分而不必要的联想和猜测,一切认识判断就从客观事实出发。

  风波会散去,人们看到了事实的全貌,李娜张扬的个性还会为人评说,但道歉让她作为一个运动员的干净形象立住了,至于道歉背后的媒体行为,还可供人思考。(评论员 肖畅)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