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藏民家门口的致富经:“钱袋”变“银行”

2013年08月30日 1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康定8月30日电 题:四川藏民家门口的“致富经”:“钱袋”变“银行”

  作者 殷樱

  倚坡而垦,纵横阡陌,水泥道路直通田间,地里喷灌自动洒水。骄阳如火的八月,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的工人正在该村吉祥农场里忙碌着种树苗和除草。

  今年4月成立的吉祥农场是四川甘孜州第一个家庭农场,因该村位于二郎山隧道西洞口,有着“康巴第一村”之称,农场将承担起甘孜州第一道风景线和村庄经济转型的任务。

  吉祥农场主人周祖祥称,目前该农场已投入数十万元人民币种下核桃、杏李等水果,三年后,仅仅是干果的纯利润就将达15万元以上。“到那时,果树已经成林,我想发展林下养殖业,准备大规模养鸡。鸡可以啄食,可以松土,还可以产生肥料。而天然养殖的鸡也将受到市场的追捧。”周祖祥笑着说,他的农场就是一个“小银行”。

  村民周友平也辞掉了在外务工的工作,回家种植蔬菜,准备明年扩大海椒基地规模。“年收入比以前在外打工高,最主要的能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周友平还盘算着开一家藏家乐,“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勤奋一点,‘钱袋子’是越来越鼓的。”

  在甘孜州炉霍县,当地藏民也有自己的“致富经”。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炉霍已建成4万余亩俄色茶基地,为农牧民提供了就业机会3000个,给农牧民带来收益500余万元。全县3000多户近2万人都能够分享到企业收入增长的收益。

  “年初有花,年底有果实,除能观光旅游外,百姓也能增收致富。”这是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县长巴登对该县未来的展望。同时,甘孜州还将打造以州北部区域内炉霍为中心,道孚、白玉等7个县共计35万亩的雪域俄色产业基地,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在雅江县日基村,当地藏民不再仅仅依靠土地种植,而是通过开设民居接待致富。藏族村民达洼表示,发展旅游,家里的房子成为接待游客的“钱袋”,改造318国道,源源不断的游客又让“钱袋”变成了“银行”。

  依靠人文资源优势打造藏药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德格县,依靠矿产资源优势打造甘孜工业新基地的白玉县,依靠自然山水全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旅游产业的巴塘县……从东部到南部再到北部,一个个经济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今年上半年,甘孜州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270元,增长24.5%。

  随着甘孜州各地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许多在外就学的藏族毕业学生也选择回家创业。“9+3”毕业生、新龙县藏族姑娘拥拉志玛就利用学到的服装设计技术在家乡开起缝纫店,月均能赚上万元。“家乡已经富有商机,发展空间大,回家创业未尝不可。”

  据悉,甘孜州从2012年起实施幸福工程,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安居房建设、就业、增收、教育、卫生、文化九大领域,覆盖全州2785个行政村。截至今年6月,幸福工程已投入资金28.11亿元。(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