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规划餐饮业看上去总有些别扭

2013年08月30日 14:4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有媒体讨论,广州的餐饮与政府的规划问题。政府的规划提出,广州将建设23个美食集聚区,并且有42条美食街。另有文件称,争取三年内培育2至3家餐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力争5年内,本市国家级酒家超100家(现有75家)。而面对政府的规划,据报道,广州饮食行业协会的副会长纠结半天,多家餐饮企业对这番“宏大叙事”的“转型升级”也是一头雾水。

  “食在广州”这块招牌,其实是有点用滥了。这块标签贴在广州城头,该怎样注解,却是个见仁见智的无终极答案的命题。有人认为广州为这招牌应坚守粤菜,粤菜不纯,招牌就要变色;也有人认为只要世界各系美食均能生根开花,这招牌就被赋予了新含义,涅槃重生;还有人认为若广州没有跨省跨国的重量级餐饮企业,这招牌就不再名实相符了;更有人将其看作可以“政府搭台”的政绩道具,认为领导挥挥手,官员贴贴标签,就可从“中华美食之都”迈入“世界级”了……“食在广州”真是一本神奇的无字经,谁翻翻,都可以念出似是而非的“真经”来。

  究竟“食在广州”怎样才算名副其实呢?看看统计就估摸八九不离十了:广州餐饮业经营网点约4.5万个,个体工商户餐饮网点4.03万个,占了九成。反观历史,广州原来驰名省港澳乃至南洋的老字号,恐怕也不是什么能上哪个亿字头的大家伙。其实以往“食在广州”所以名声在外,一是广州乃开放最早的商都口岸,客似云来。二是在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广州餐饮业的手工精致讲究、产品名目繁多、烹饪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的菜系。可见,这块招牌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时间的磨砺形成的。不管粤菜是否正宗,也不管是否有“外江菜”融入,也不管你企业转型不转型,只要营商环境变化不大,几万家个体餐饮网点有生意做,“食在广州”这块招牌,别人是抢不去的。如果为此而忧郁,那也太没自信了。

  至于政府规划这类奇思妙想,想把广州的餐饮业怎么样?实在很难妄评。不过,常识表明,餐饮业之所以为餐饮业,恐怕还是要附丽于其他商业或者人群才得以生存的吧,惟其如此,餐饮业也有自家的脆弱之处。广州目前能够称之为饮食带的地方,也并不是想当然就形成的。上下九那一带,北京路这一带,餐饮业原先是存在的,搞了步行街之后,租金大涨,饮食不得不搬到横街窄巷了,惠福路的餐饮档,才兴旺起来。番禺那一带,本来也就是乡村档口一两家,大规模的人口迁入之后,新生代住户不大开火,买菜也没老城区方便,从配套的简单食肆做开来,才形成了以大型停车场为背景的规模食档。可见,饮食餐饮业的成带不成带,自有其天时地利人和条件起作用,发达起来,恐怕也规划不了。至于餐饮企业上市不上市,那是企业自己的事,恐怕与“食在广州”关系不大。比如大家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多半不知道它们该贴美国哪个州的标签。说句没良心的话,越大的企业,地域的色彩越是淡化。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