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礼品回收”绝迹,不能仅靠“禁礼令”

2013年09月25日 14: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时间推移,传统民俗逐渐淡化,“节礼”却在升级换代。虽然“禁礼令”下送礼歪风受到一定遏制,黄牛生意冷清,但“礼品回收”这一灰色行业却似乎并未就此消失。

  中国自古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礼尚往来”这一词语出自《礼记·曲礼》,其原有意思也是礼节上有来有往,而如今却异化为一种“送礼”的风尚,上学、招投标,甚至学车、看病等事,都与礼品息息相关,似乎礼物的轻重,和心意的分量、权力的大小挂上了钩。

  这些年来,在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给领导、客户、老师送礼的车辆不仅堵住道路,更堵住了老百姓的心。“中国式送礼”成为必过之坎,带动“礼品回收”行业红红火火:小到各类月饼券、消费卡,大到高级烟酒、黄金首饰,甚至高端电子产品,黄牛们似乎无所不收、无往不“利”。

  本来,将用不着的商品回收资源再利用,是绿色经济,但“礼品回收”背后往往因为和腐败挂钩,因此引发众多负面议论,喊打之声不断。然而,虽说“礼品回收”涉嫌无照经营需要打击,但追逐利益是资本的本性,想靠堵终端去减少“礼品回收”,有点本末倒置。想要打击“礼品回收”的“利益链”,还是得先遏制送礼的“手”、消除收礼的“胆”。

  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制度保障,堵住“礼品回收”的源头。“禁礼令”是迅速整治“礼品回收”之标的方式之一,而治本的关键还是要完善发票报销制度,增加监督渠道,透明财政预决算,让每一份公款的使用都“清清白白”,让每一份公权力的使用都“端端正正”,自然会消弭畸形的“礼品回收”市场,收获“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记者周琳)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