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贾平凹文学馆落户贵州铜仁 “文化外援”引热议

2013年10月08日 10:56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游客在铜仁贾平凹文学馆内参观

  铜仁,距离陕西千里的西南山城。没有关联的两者,却因为一个文化梦,被人为地放在一起。铜仁贾平凹文学馆从规划到开馆,一直都在风口浪尖上,一些人认为此举“伤财”,没有意义;而铜仁市政府请来贾平凹当“外援”,希望站到名人的肩膀上。

  其实,铜仁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贾平凹。当地打出的文化牌,还包括建主题公园、“复古”城区主干道、还原600年前的铜仁……

  铜仁建“贾馆”引热议

  9月21日,贾平凹文学馆在铜仁市中南门古城正式开馆,这是贾平凹老家陕西省之外唯一的“贾馆”。文学馆耗资一千万元,占地面积540平方米,陈列了贾平凹的手稿、著作、钢笔画、照片等各类物件。

  当地建馆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些人叫好,有些人则提出质疑。

  在铜仁网络论坛“同仁社区”里,名叫“文峰侠隐”的网友发起《铜仁该不该建贾平凹纪念馆》的讨论帖。帖子描述,贾平凹是陕西籍作家,跟铜仁扯不上一点关系,给他建立纪念馆没有根据。

  有人还认为,贾平凹是秦文化的代表,与铜仁文化并无交集。在铜仁为他设立文化馆并不妥当,甚至有意见认为,此举颇有谄媚之嫌。

  50余篇跟帖中,近九成网友持反对意见,理由也多集中在“贾平凹非铜仁人”、“对铜仁发展没有特别贡献”上。

  不过,作为贾平凹的资深“粉丝”则认为,有了贾平凹文学馆,市民能更方便地汲取他的“秦腔”文化精神,同时还能给城市增添书香气息。

  贾平凹与铜仁的“姻缘”

  “贾平凹和铜仁不能说是没有关系。”铜仁市碧江区统战部部长宋喜成,是为铜仁和贾平凹牵线的“红娘”之一,他说,“贾平凹先生是铜仁市荣誉市民,两者结缘是在2010年。”

  2010年,三江公园落成。这个坐拥铜仁市大江、小江、锦江三水的公园,被认为是铜仁的城市客厅。开园在即,它需要一个完美亮相。

  邀请文化名人撰文被认为是一条捷径。时任铜仁市(此时为县级铜仁市,2011年铜仁地区被撤销设立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更名为碧江区,是地级铜仁市的主城区)宣传部部长的宋喜成回忆,“虽然铜仁也有很多本土作家,但需要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于为何是贾平凹,他解释,铜仁地处西南,贾平凹是西北人,“都在中国的西部”。

  同年,宋喜成等一行人抵达陕西,拜访贾平凹,送上关于铜仁的资料。几次推脱后,贾平凹最终接受邀请,创作《说铜仁》一文。几个月后,这篇500多字的短文被刻在了三江公园的文化墙上。

  《说铜仁》一文的完成,也是铜仁和贾平凹交好的起点。2011年5月,贾平凹接受铜仁市邀请,观看该市举行的中华龙舟赛,接过了铜仁市市长亲授的“荣誉市民”证书。2012年,铜仁市贾平凹文学馆的开建,进一步把贾平凹“留在”了铜仁。

  文化外援 会水土不服么

  铜仁“留住”贾平凹,引发了一场热议。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自己也是铜仁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轮讨论中。

  欧阳黔森说,“铜仁本来就落后,越落后就越应该开明和包容,文学馆的建立会带来发展。”

  他说,在现代社会,不应该抱着固有的思想,而应该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态度,用别人好的东西来发展自己。

  对于铜仁引入“文化外援”来提高城市知名度的做法,欧阳黔森认为这并无不妥,更多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碰撞,才会有新的东西产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后铜仁要建莫言、王蒙、陈忠实的文学馆,我都赞成。”欧阳黔森说。

  打文化牌 还需内外兼修

  “铜仁要打文化牌,光是贾平凹不够,还需要内外兼修……”从事过多年铜仁本土傩文化搜集的段堂余认为,铜仁地处湘黔渝三地交界处,自古受到多元文化融合的影响。明清时期,铜仁汇聚徽、浙、滇等八大商会,商旅冠盖云集。“锦江两岸原来分布着大量的古建筑,在几十年前的城市改造中基本都拆了”,段堂余遗憾地说,请来“文化外援”贾平凹,也是一种“弥补”。

  据了解,东太大道是铜仁市区的主干道之一,道路两边一百余栋临街店铺都被改造,即以徽派、苗族、侗族古建筑风格为蓝本进行仿古改造。经过半年的亮化,沿线房屋的檐角、窗户、牌匾,清一色“穿越”到了古代。

  东太大道只是“整容”,大明边城则是“重生”。从三江公园出发,沿铜仁的母亲河锦江顺流而下就到了“大明边城”。这片占地3000亩的仿明朝古城市群落,在2010年拔地而起。景区被定位为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旨在还原600多年前明朝时期的铜仁风貌文化旅游景区,总投资达11.9亿元。

  建主题公园、“复古”城区主干道、还原600年前的铜仁、开办贾平凹文学馆……相关人士表示,铜仁要打好文化牌,还需要内外兼修,建贾平凹文学馆只是个开始,借力文化外援,能否提升城市形象还有待检验。(记者 黄聪 欧阳洁)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1952年出生。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代表作有《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2008年,凭借长篇小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简介资料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首页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