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部长之怒能治科研腐败乱象吗

2013年10月16日 14:07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要斩断科研经费乱象背后的利益勾结,首先就必须分清并约束与科研有关的权力,让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表示对腐败现象感到“错愕、愤怒”,再次将科研经费腐败的老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能摆脱行政权力和学术霸权的作祟,科研经费还将成为人人惦记的“唐僧肉”,科研的天空仍将被雾霾笼罩。

  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我国6成左右的科研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若按2012年科研经费10240亿元的投入总量估算,流失经费的数额着实令人咋舌。从被曝光的诸多案例来看,科研每个环节都有相关人员在打科研经费的主意,套、骗、贪、吞、假等手段无所不用。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度,科研投入逐年增加,但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在部分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眼中,科研经费变成了“唐僧肉”;在一些地方和高校,甚至形成了相关的利益链,专家学者、项目组、管理者各司其职。于是,“研究做得好,不如与官员和权威专家的关系好”,也就成了科研人员群体中公开的秘密。这种现状,直接导致许多科研人员功夫全用在科研外,在权力面前“斯文扫地”。

  科研腐败丛生,科研界邪气横行,实际上是行政权力和学术霸权作祟的结果。在行政化分配机制下,一个科研课题从出台到验收,处处都充满权力的身影,行政权力和学术霸权时常合谋,科研经费出现“跑冒滴漏”也就不可避免。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各方的关注、重视及国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都体现了这点。但显而易见的是,科研经费腐败,必将损害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令人痛心的是,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下,科研经费腐败已经是冰冻三尺。要遏制令科技部长“愤怒”的各类恶性问题继续发生,要斩断背后的利益勾结,首先必须分清并约束与科研有关的权力,让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因为只有保证科研的独立,才能保证科研经费的纯洁。

  公开和监督,是约束权力的两大法宝。正如万钢所言,解决科研腐败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增加透明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资金发放机构、申请人所在机构及审计部门的三级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应创造条件搭建可行的平台,让各项科研项目接受公众、媒体及管理部门的监督。

  科研腐败问题的严重性愈发受到各界关注,近年来,从两会代表委员到专家学者,多次呼吁加快科研制度改革,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希望此次科技部长的“愤怒”,能让相关部门真正重视起来。我们期待有效的规章制度能尽快出台,并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因为只有这样,科研天空的雾霾才有望散开。(白靖利)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