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霾”幕下的哈尔滨:多重因素叠加致使“恶霾缠身”

2013年10月21日 19: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霾”幕下的哈尔滨:多重因素叠加致使“恶霾缠身”
     10月21日,哈尔滨市部分路段能见度不足50米,车辆在雾霾中缓慢前行。 21日清晨,哈尔滨出现重度雾霾天气,一些市区能见度已不足50米,全市中小学停课,部分公交线路暂时停止运营,多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黑龙江省内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太平国际机场关闭,多条公交线路陷入瘫痪,哈尔滨全市中小学全部停课……21日,“史上最严重雾霾”的袭击让哈尔滨市猝不及防,继文学作品“夜幕下的哈尔滨”为人熟知后,“‘霾’幕下的哈尔滨”再次成为连日来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些地方5米外就看不清了!

  20日晨开始,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气象部门开始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这一天正值哈尔滨市正式开栓供暖第一天,暖气来了,雾霾也来了。重度雾霾天气造成多个区域PM2.5指数“爆表”。

  20日早6点,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附近的PM2.5值达到554,达到“爆表”程度,同时太平宏伟公园、动力和平路、道里建国路、南岗学府路以及省农科院等附近的监测站点均显示“指数爆表”,道外承德广场也达到“严重污染”程度。

  继哈尔滨市发生雾霾天气后,黑龙江省多个地区也在20日这一天迎来雾霾天气。随后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伊春、鹤岗等地区也相继出现雾霾天气,但最重的还是哈尔滨市,由于能见度低,当日哈尔滨至大庆高速公路发生多起交通事故。

  这并不是雾霾的全部“表演”。至21日哈尔滨市的雾霾再度升级。从20日夜至21日上午,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环保及气象部门相继发布多道雾霾预警信号,哈尔滨市的预警信号升至最高级别的红色。

  21日7时15分,哈尔滨市城区个别地区的能见度已不足10米,整个城市被烟雾笼罩。当时记者在哈尔滨火车站停车场处,已经找不到5米外的停车场入口。

  由于雾霾浓重,哈尔滨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教育部门不得不宣布全市中小学生停课一天。部分公交线路也不得暂停或加大发车间隔。在这一天,哈尔滨进出城的高速公路全部关闭,太平国际机场也被迫关闭,整个冰城笼罩在前所未有的雾霾中。

  多重因素叠加致使哈尔滨“恶霾缠身”

  黑龙江省气象台预报室主任赵广娜介绍,近日出现的低能见度的情况,基本上都是雾和烟的混合物。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烟雾天气。出现雾霾天气的气象因素是,哈尔滨市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也是造成空气污染加重的直接因素。

  进入采暖季燃煤取暖是哈尔滨市遭遇雾霾的第二个原因。按照以往的经验,进入采暖期的哈尔滨,空气最易发生污染的时段应该集中在深冬时节,但今年的提前到来令人猝不及防。

  “这么大的雾霾天气,我也从未见过!”黑龙江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马健说,哈尔滨市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清洁燃料使用比例低,城市周边、城中村存在大量低矮面源污染,每年工业和采暖期用煤量约达2840万吨。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哈尔滨市首次迎来雾霾天气。去年1月份,哈尔滨市区内一场轻度的雾霾,就曾为这座城市敲响空气污染警钟。

  哈尔滨市环保部门认为,春秋季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也是致使雾霾天气发生的重要因素。长久以来,哈尔滨市城郊及周边农村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偏低,秋末冬初时节,存在着秸秆大量焚烧的现象,产生大量烟尘。此外,部分区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不尽完善也被认为是诱因之一。

  “必须承认,雾霾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大到逆温天气、燃煤污染、扬尘污染,小到锅炉起火产生的粉尘。”马健说。

  雾霾频现警示城市治霾之路需“近远兼顾”

  黑龙江省多位环保人士坦言,因黑龙江省的空气质量长期处在优良状态,与北京和一些长期饱受污染之痛的南方地区相比,大气污染的应急措施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仅仅在哈尔滨市才初见成效,其他地市仍不成熟。然而,应急举措只能解决“近忧”,想消除“远虑”仍需从“霾源”下手。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处处长陈家厚认为,提高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才是北方城市的“脱霾之道”。陈家厚说,目前,清洁能源在黑龙江省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仍然很少,哈尔滨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想要改变整个能源结构需要多方努力。

  “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一个国家单位GDP能耗和能源结构有直接关系。参照日本这样的工业发达国家,风电、火电、水电各占能源结构中的三分之一,清洁能源比重在60%以上,调整能源结构无疑是‘治霾’的根本。”陈家厚说。

  记者获悉,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同时加快哈尔滨市及各地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降低供暖煤污染强度,谨防雾霾天气造访。

  此次哈尔滨市的“雾霾锁城”无疑为大气污染防治敲响警钟。像黑龙江这样的欠发达省份,究竟如何利用地域优势调整能源结构在“雾霾”中突围,引人深思。(记者许正、程子龙)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