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鞋垫奶奶”走或留的伦理与规则

2013年11月15日 14:53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75岁老人张素婷在河北师大摆摊20多年,做缝补活计、卖鞋垫,被称作“鞋垫奶奶”。日前“鞋垫奶奶”疑遭校方驱赶,该校保卫处称按规定办事,学生们则集体求情,呼吁多些人情味,也保留一份隽永记忆。(《燕赵都市报》11月14日)

  围绕“鞋垫奶奶”的走或留,公众争持难休。有人质疑:“偌大一个校园,竟容不下一个摆摊老人?”也有人持有异议,认为将其请出校门,关乎规则,无关冷漠。两种看法都不乏道理。驱赶者未必不仁,遵循规则而已;学生集体求情,也非“无理取闹”。二者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与其说这是“无情”跟“有义”之别,不如归结为思考维度的差异:校方着眼的是秩序维护;求情者的价值基点则是从道义出发,给“鞋垫奶奶”一条谋生之路。

  价值有歧异,但伦理与规则也有着权衡次序。毋庸讳言,是规则就该遵守,校园内的经营活动总会有准入门槛,若允许随意摆摊,势必导致秩序混乱,影响师生教学生活。可是再刚性的规则,也无法远离人文考量,无法规避情感层面的牵制。有时候,有条件地变通、活用,不是对规则约束力的削弱,而是对其内涵的延展与丰富。事实上,规则弹性与张力也是实践中对多元因素的一种平衡。

  就拿“鞋垫奶奶”来说,“鞋垫奶奶”是一名小贩,更是生活陷入困境的弱者,摆摊卖鞋垫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校方将其一赶了之,可能就堵上了她勉力自救的渠道。更何况,“鞋垫奶奶”在该校摆摊已有20多年,俨然已成为一张校园名片,是校园境迁的见证者,给她安身之处也是留存他们的集体回忆。

  正因为如此,希望校方“特事特办”,给“鞋垫奶奶”一个安身之处,才成了普遍呼声。毕竟,容许“鞋垫奶奶”存在,未必就影响秩序。若只顾墨守成规,或是对规则内蕴含的“人情味”的折损。

  在制度缺角难以立即修复的情境下,社会爱心不可缺位。在他人的苦难面前,不应轻易转过身去。这关乎价值排序:看上去再堂皇的规则,也理应在生存权面前让路,哪怕它是与制度缺陷共生的。(佘宗明)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