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经历史上最严休渔期 渔民:这是最惨淡的一年

2013年12月17日 09:0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浙江经历史上最严休渔期渔民:这是最惨淡的一年
台州市2013年上半年渔业经济运行分析图 制图/林焱挺

  又到了计算一年收成的时候,临海渔民汪正新一点也兴奋不起来。

  12月初,汪正新的双拖船就回到了椒江码头,等着过年。这比往年的回港时间早了近一个月,原因很简单——无鱼可捕。

  同样的情景,上半年也曾在浙江沿海普遍出现。今年4月,本报推出“东海无鱼”系列报道,将东海渔业资源的残酷现状,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大半年过去,经历了休渔期的东海,情况似乎变得更糟。

  “任何一年都比今年好。”这是最近一个月,记者在台州各大码头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第一网下去,心就凉了

  开渔十几天基本不见成品鱼

  渔民们的心,在刚开渔时(9月中旬)就凉了。

  “开渔的时候,我们都要先试网,就是第一网下去,看看有没有鱼。”温岭渔民陈伟洋第一网的收成是几箱鲳鱼,这让他大失所望。

  “早年有几百箱,后来变成几十箱,现在只有几箱了。”这位当了近30年渔民的汉子说。

  没想到开渔后如此惨淡的,还有临海人杨海民。他的渔业合作社有上百条渔船,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合作社之一。

  “刚开渔的时候还有一点,十几天后,就没产量了。”杨海民说, 渔船拖上来的基本不见成品鱼,捞到的都是一些下脚料,像豆腐鱼之类的低级产品。

  临海上盘镇的一名渔民和记者开玩笑说,今年,连自己家吃的带鱼都没了,这样的情形,自己20多年来从未遇到过,“以前再少,打一些送送亲戚朋友,总是有的。”

  根据海洋生态食物链,鱼少了之后,虾蟹数量会猛增。然而,今年上半年疯狂捕虾的场景,如今却盛况不再。

  “产量下降很大。”业内人士说,捕虾船用上百伏的直流电扫荡大海,仅仅半年,虾就一蹶不振。

  如今,能用丰收来形容的只剩下了螃蟹。然而,高产却无法带来高回报,“产量高了,但是价格低了,往年这个时候,膏蟹要卖到50多块一斤,现在的价格只有一半。”

  许多渔民选择回港止损

  还漂在海上的也只是撞大运

  打不到鱼,渔民收入直线下降。

  “开渔两个多月,一对双拖船的收入只有七八十万元,高的也只有130万元。”杨海民说,往年好的时候,从开渔到过年,一对双拖船的收入有300万,“最差最差也有240万。”

  杨海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对双拖船有船工20多人,工资高的一个月上万,低的也要7000元;一天大约要用16桶油,每桶油1300元,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船在海上一天,成本就高达3万元。

  这样的成本压力,让许多渔民不得不提前回港,“双拖船在外面基本亏本,还不如早点回来。”

  但也有些渔民,选择“赌一把”。

  温岭人戴昌兵就仍在海上。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自己给船工的工资已经预付了一年,他打算再撑一段时间,“我们渔民很多都有赌徒心理,再搏一把,说不定就能翻身了呢。”

  同样打算碰运气的,还有孙小军,他希望能打到一些鲻鱼,“冬至前后,鲻鱼比较肥,我们直接卖到台湾,那里的老板提取鲻鱼籽来做化妆品,价格还可以。”

  孙小军说,如果鲻鱼也没有,那今年就彻底完了。

  鱼都去哪儿了?

  开渔前一个半月,东海已被扫荡

  今年休渔,浙江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政策,不仅首次在带鱼保护区核心区禁渔,还对虾子等鱼类食物采取保护措施,可是休渔结束,并未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鱼都去哪儿了?

  渔民们分析了两大原因:一是上半年对幼鱼的过度捕捞(本报曾详细报道),二是在开渔前的一个半月,浙江沿海已被外地船和“三无”船扫荡过了。

  据海洋渔业部门统计,浙江是“三无”渔船重灾区,仅12米以上的较大“三无”渔船就有2000多艘,另外,还有大量山东、福建等地的“三无”渔船到浙江非法捕捞。

  此外,因为山东、福建、广东等地的开渔期比浙江早一个半月,许多浙江渔船挂靠到外省,利用开渔期的时间差,提前加入了扫荡队伍。

  以临海最大的渔业集镇上盘镇为例,就有六七十对渔船挂靠到了外地。

  “这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杨海民说。(本报记者 史春波)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