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应把公租房“入住率”纳入考评

2014年01月03日 10:1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在珠三角多地采访时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需求者只能望洋兴叹,导致不少公租房空置。其中个别保障房小区,空置率竟高达九成。

  保障房建设热潮之后,供应是大大增加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不少地方公租房市场出现了“假性过剩”,上海、武汉、郑州等地方都出现公租房遇冷、大量闲置现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租金过高,与市场价相比缺乏优势;二是往往处于距离遥远、交通不便的区域;三是设立的门槛过高,资格够的人不想租,想租的往往不够格。

  站在租房者角度,这种现象很让人来气,政府投了大量的钱建公租房,结果却是可望不可及,未能做到物尽其用。好事没有办实,造成公共政策的异化与公共财政的浪费。而换个角色,站在管理者角度看问题,此事也稀松平常。客观上,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保障房建设数量指标,匆匆上马开建,而对建成之后如何利用,缺乏必要的评估、论证与规划,使得一些保障房项目先天不足。主观上,门槛抬高、口子收窄,也是出于审慎的态度,防止像以前申请经适房时出现的大面积、长时间的轮候现象。当然,也不排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政思维,毕竟管理需要成本。

  不管什么原因,热建不热租,叫好不叫座,让大量公租房闲置都是不对的,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检讨。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不妨先明确公租房的属性与保障范围,然后俯下身段,对市场规模进行调查摸底。明确目标人群与规模之后,再对政策作适度的调整,将门槛降到保障力度最大的限值。同时,在考核评定各地保障房建设情况时,也可以考虑将保障力度——竣工率、供应量和入住率等相关指标,列入对相关部门的考核指标,遏制一些地方热建不热租、片面追求开工率的不良倾向。(连海平)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