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陵晚报:慈善是回馈也是投资

2014年01月08日 09:17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107岁的娱乐大亨邵逸夫昨天悄悄地走了,网友送了他最后一个尊敬的称呼:楼主。被点爆的一幅中国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坐标,那是他在几十年里捐建的几万座逸夫楼、几千处逸夫学校。大多数人可能都没见过楼主,却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楼里留下了学生时代的一段美好记忆。全社会议论、感谢这位老人,并非向一个慈善时代告别,而是期待更多邵逸夫的出现。

  在土豪满天飞、炫富无极限的时下,一些富二代、老板们还停留在有了钱只会购买“私人享受”的阶段,让他们去购买“公众享受”比割肉还难。他们会说,钱是我挣的,凭什么要给社会。可与之相对应的是,公众对那些为富不仁、只知赚钱却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富人越来越不满。这样的僵持,只会加剧“仇富心态”,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利。做一个“守财奴”很容易陷入“富不过三代”的传统中国商人命运,和国外大企业动不动就是百年老店比,我们的很多企业火得快死得也很快,这与它们吝于回馈社会、难以获得更加广泛和持久的公众认可不无关系。

  商人赚钱固然离不开自己的打拼,可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机会,很难成为富翁,所以要懂得回馈。更重要的是,富人们通过捐赠等方式,让需要帮助的人命运逆转,让更多的人有知识投身工作、有钱扩大消费,反过来又会让企业持续赚钱。这一点从邵逸夫、李嘉诚等人身上都得到了印证。几十亿的钱给了社会不仅没让他们变穷,反而让企业更有“钱途”。无论是前者越有钱越要做慈善,还是后者越做慈善越有钱,都证明富豪们的慈善行为不仅很好地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客观上也是一种有效的“财富”投资。

  诚然,对于真正的慈善家来说,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可它必然会收获人们知恩图报的感激。慈善企业家的一片绿叶可能不算什么,但当绿叶多了,变成了森林,果实还会少吗?(金陵晚报评论员 何刚)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