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中国式离别”背后的伤感与温暖

2014年02月07日 10:32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2月6日是春节长假最后一天,短暂的相聚之后,很多人不得不和亲人道别,踏上回程的路,每到此时,心中对家乡对亲人的不舍难以言说。(2月6日《法制晚报》)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是古人描写男女爱情的一句诗,但是把其套用在中国人回家过年,过完年返城工作和生活的整个过程中,也同样恰当。为了回家过年,我们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比如买票的艰难,比如长途跋涉的劳累,比如春节各种开支带来的经济压力等等。但是等我们真的回到家中,还没有享受够与父母亲人团聚的温馨,却转眼就要踏上归途,不得不承受着离别之苦。

  随着春节长假结束,这样的“中国式离别”正在全国各地上演,其背后既有浓浓的不舍与伤感,又有令人难以忘怀的感动与温暖。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年老的父母,想想我们离开之后他们所要面对的落寞与孤独,我们远行的脚步,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轻松与义无反顾。可是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或者说为了自己的儿女与父母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与赡养,我们又不得不接受这种离别,把思念与团聚寄托在下一个春节。

  不舍与伤感是客观真实的,但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客观而真实的,这其中的无奈,绝大多数父母亲人都能够理解,能够体谅。所以面对儿女的离开,他们尽管心里有十二分不舍,却不会有任何的抱怨与挽留。而这种理解和体谅,却反过来会让我们更加内疚与不安。那么为了弥补这种心灵的内疚和不安,我们也就有了更多好好工作,艰苦奋斗的理由;有了更多善待自己,善待父母家人的理由。

  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在城市买了房子,把父母亲人接来一起居住,那么下一年的春节,自然也就不用再承受这种离别之苦;还有一些人,带着在城市打工积累的资金,回到家乡创业发展,也因此回到了父母亲人的身边,自然也免除了相思离别之苦。即便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做到以上这些,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这种与父母亲人聚少离多的缺憾,比如平时多给父母打打电话,或者是通过电脑远程视频,和他们聊聊天,见见面,以慰父母相思之苦等等。

  从一个乐观的角度来说,“中国式离别”之所以那么令人伤感,正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着真挚的情感,宝贵的亲情。这种情感,在让我们感到感伤与难过的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督促我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事业和生活。应该说,在中国彻底完成城市化之前的漫长过程中,这样的“中国式离别”还将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与其在“中国式离别”中品尝伤感与难过,不如“化悲痛为力量”,把其作为一种激励与动力,让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做得更好。(苑广阔)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