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领除夕夜收白条短信 群发占8成

2014年02月07日 14:08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一边看央视春晚,一边编辑拜年短信,这是王玉梅每年年三十的固定“节目”。

  “简直唱出了我的心声。”春晚一曲《群发的我不回》让王玉梅很是感慨。她展示今年春节收到的“群体祝福”:有的段子已套用若干年,有的不知谁发,有的甚至发错了对象……

  在成都一家保险公司任职的王玉梅,每逢春节拜年短信都如“排山倒海”。今年虽比往年有所减少,但1月30日当天,在她收到的100多条短信中,群发的占到8成。“梅梅,春节快乐,全家幸福。”王玉梅说,这条仅有10个字的短信让她格外珍视和开心,“拜年不在于每个人必须拜到,但至少保证给拜的每个人都是真心的祝福。”她继续编辑着她的“私人订制”短信,每条不长,但有一个共同点,在开头喊一声对方的昵称。

  小调查

  半数人选择回复年轻人不回复的多

  “亲们,春节快乐……”除夕夜,马艳丽用微信为姐妹们送上语音祝福,而没有理会躺在手机里的几十条群发短信。

  在上海一家杂志社当编辑的她,认为好不容易回成都过年,应把有限的时间用来感受真情。但坐在一旁的父母,却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回复着短信,他们认为凡是给自己发了短信的,都是一份问候。

  春节期间,记者围绕群发短信话题在成都、达州等地做了随机调查,在调查的6个家庭25人当中,有13人表示会“有选择地回复”,但他们同时表示,更希望收到有亲切感的祝福短信。对于群发短信的态度,也在不同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年长者较多选择回复,认为这是礼貌;多数年轻人对群发短信显示出不屑的态度,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电子贺卡、微信等方式送祝福。

  专家建议

  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送上拜年祝福是传统习俗,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负累。群发短信背后映射出的人情物化,看似祝福,却让人没有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成了一种累赘。祝福短信无论是对谁,都应该力争回归简洁、真诚,寥寥数语,最好加上称呼和落款。随着语音、视频信息的进一步便捷,送上带有情感的真诚祝福也能避免群发短信带来的疏离感。(记者 王爽)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