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漂”自称租房“多灾多难” 毕业两年搬家三次

2014年03月06日 17:00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北京超五成青年人才租房 外来人员租房比例超八成 受市场供需失衡、承租能力所限——

  毕业才两年 搬家已三次

  “一想起租房、搬家,我的头就疼。”已在北京工作两年的陈旭是一名来自山东的“北漂”,谈到自己的租房经历,他用“多灾多难”来形容。

  由于没有经济基础,自从2012年大学毕业后,陈旭就在北京过着租住的“蜗居”生活,每天洗澡、上厕所都得排队,晚上睡觉时还常被隔壁的呼噜声惊醒,屡屡丢失钱物的遭遇更是让他近乎抓狂。

  不仅如此,随着房租飙升,陈旭只能从城区转战到郊区,每天上班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陈旭的经历并非个例,而是无数曾在、正在北京打拼的青年人的生活缩影。

  来自团市委和市政协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组的一项调研显示,超过半数的北京青年人才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而非京籍青年的租房占比更是超过八成,供需矛盾突出、承租能力有限等因素让其中不少人不得不合租甚至群租,青年群体住房状况堪忧。

  讲述

  租床位丢钱财 住隔断也“抓狂”

  2012年,大学毕业的陈旭到北京实习,由于没有经济基础,他在中关村附近租住了一个床位,月租金400元。不久后,陈旭发现自己的物品不断丢失,“mp3、刚买的书、玩偶,还有500块钱,都不见了。”陈旭说,“在那儿住的两个月,至少丢了2000多元。”

  于是,陈旭搬到朋友那里,这是一间位于大屯路东面积仅8平方米的隔断间。陈旭入住后,与朋友分担800元的月租金。“两室一厅被隔成了五间房,住着9个人。”陈旭说,他的房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外,什么都没有,也放不下其他东西。

  由于租客众多,陈旭每天洗澡、上厕所都要排队。换衣服、打电话则要在室友眼皮子底下进行。每天晚上,还能清晰地听见隔壁屋内传来的呼噜声。种种处境让陈旭“抓狂”。

  租住千元单间 不到一年涨四百

  终于熬过了3个月实习期,陈旭挣工资了,他开始攒钱。工作半年后,陈旭有了5000元积蓄,他看着这些钱第一个想法便是换房。经过一番寻找,他搬进了四惠附近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月租金1100元。虽说房租开销多了不少,但好在这套三居室里只住了五六个人,“最起码有个实墙了”。

  原本以为一个人生活会好一些,但在租住合同尚有一个半月到期时,房屋中介突然告诉他,如果还想继续住在这里,需要每月加400元租金。每月涨400元!在陈旭看来,这突如其来的涨房租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他无法承受1500元的房租。

  他试图和中介讨价还价,但得到的回应却是“爱租不租,想租的人多了”,陈旭只能再次搬家。

  搬离中心城区 每天早起两小时

  这一次,陈旭把家搬到了通州北苑。他想,搬得远一点,房租会便宜些,居住条件也会好一些。通过中介,陈旭住进了一套与房东合住的两室一厅,月租金1350元。相对宽敞的空间让他比较满意,而每天距离遥远的上下班路却让人颇感疲惫。

  自从搬到通州北苑后,陈旭每天早上需要至少提前两个小时起床,然后马不停蹄地挤地铁、倒公交,一个半小时后才能赶到位于西三环附近的公司。每天往返至少要花3个小时,“每天回到家都筋疲力尽”。

  工作日费劲,休息日则费钱。陈旭说,偶尔与同学出去玩,特别是晚上,打一次车的费用就要超过100元,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高消费”。无奈之下,他只得“闭门谢客”,尽量减少外出。

  “唉,过了这个年还得再找个市内的房子,哪怕小一点都行。”陈旭说。

  调查

  私企青年人才 群租比例最高

  像陈旭这样的青年很多。自去年4月起,团市委与市政协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组发放了5000份问卷,对本市青年人才租房情况进行调研,调研重点对象为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在京工作青年群体。

  调研发现,北京青年人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解决自己的住房需求,即居住自有住房、与父母亲戚同住、租房居住。其中,超过半数的青年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

  同时,外来非京籍青年主要依靠租房居住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占比超过八成。

  调研报告显示,通过对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集体企业、外资及合资企业、私民营企业工作的五类青年人才住房状况的比较发现,两类青年群体住房压力最大。

  一是私民营企业青年人才,尽管其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并有稳定就业、不低的工资收入(平均5109.8元),但其租住条件相对较差,租住群租房、农村低矮平房和地下室的比例高达16.9%。

  二是党政机关青年人才,有超过三成的人依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其中单身青年的房租压力最大,租房支出占个人总收入的43%。而已婚青年月均房租达3003.9元,在五类群体中最高。低收入与体面住房要求之间的矛盾使他们承受着较高的经济压力。

  调查

  说明

  发起:团市委与市政协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组

  实施: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课题组

  对象:生于1980年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在京工作青年群体

  样本:5000份问卷

  时间:2013年4月-2014年春节前

  分析 租房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调研表明,租房市场供需失衡是导致青年人才租房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介绍,去年全国有699万高校毕业生,庞大的求职队伍不仅让中国迎来了“最难就业季”,也产生了大量的租房需求。然而,市场上现有租赁房源有限,供需失衡,加上毕业季房租涨幅巨大,承租能力有限的青年群体已经沦为租房市场的弱势群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国内住房租金连续43个月上涨。2013年7月,国内住房租金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6月多出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涨幅比6月高出0.2个百分点。

  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727万人,“最难就业季”和“最难租房季”还将延续。而难以寻得户型合适、价格适中、正规安全住房的青年群体已经成为真正的“刚需夹心层”。

  经济能力有限无奈群租

  租房市场供需不匹配也是导致青年人才陷入租房困境的原因之一。课题组表示,青年人才具有流动性大、付租能力有限等特点,刚毕业的大学生倾向于租住价格便宜、交通便捷、适合单身或情侣居住的小户型房屋。

  据调查,青年人婚前的理想居住面积均值为55.4平方米,婚后的理想居住面积均值为75.4平方米。

  然而,在房源供给方面,租房市场上多数房屋套型面积偏大,价格偏高,租期也不甚稳定,受房东主观意愿的影响较为强烈。年轻人可以承受的租金较低的小型住房供应明显不足。如此一来,他们只得降低居住质量,选择多人合租甚至群租。

  他山之石

  建出租房给政策倾斜

  德国实行鼓励性和强制性措施拓展房源,政府对合作社建造出租房给予多方面政策倾斜:一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二是给予借款保证;三是提供合理价格的土地;四是降低合作社征收税率;五是补贴租金。德国的合作社建造出租房(约占全国总数的1/3)不能出售,对出租房源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私人投资者和地方房地产公司,政府为其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鼓励其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价格低廉的出租房或对出租住房进行修缮。此外,德国还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建造住房过程中,必须预留一定比例的住房专门卖或租给低收入群体。(记者 武文娟)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