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押医游行 受辱的何止是“医”

2014年03月07日 10:24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3月4日,广东潮州,据潮州中心医院医生爆料,该院消化内科收治一酒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下半夜抢救无效死亡;今天中午家属纠集了100多人,押着昨晚的值班医生在医院内游行,边走边喊:“就是这位医生害死了死者”,被游行的年轻医生边走边哭,持续约半个小时。目前,参与围堵医生的2名嫌疑人已到派出所投案自首。(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1版)

  医患关系这根弦,最近绷得尤其紧。尽管“上海医生扛盾牌接诊”,最终被证实为玩笑摆拍,甚至因其调侃与黑色幽默的味道,让这层关系有所缓解。不过,对于广东潮州这位被患者家属押着游行的医生而言,究竟该用怎样的“盾牌”,才能保护好自己,如何才能摆脱“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境地,恐怕绝非一句轻松的玩笑话。

  虽然相比小护士被打案件,对于广东潮州辱医案,公安部门及时采取了措施,涉案嫌疑人也已投案自首,案件也已在审理之中,一切法律程序也都没有丝毫的犹疑、拖延甚至怠慢。不过,“医生被押游行”,对于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而言,显然仍是难以承受之重,更留下了难以愈合的新创口。

  应该承认,任何事件的发生,其实都不宜随意标签化,更不必过度阐释。具体到“患者家属押医生游行”事件,其实并不能作为当下医患关系的现实写照来加以解读,更不必由此而得出医患冲突升级的结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医生被押游行”,其实更应局限于个案分析。而以如此粗暴的方式对待医生,相信既不会是绝大多数患者家属所认同的,也不会形成太多的示范效应。

  只不过,尽管极端个案不必放大其效应和影响力。但除了当事医生的人格受辱之外,对于更多的医生而言,唇亡齿寒的心理阴影的确是不易消除的。尤其是当这类事件本身往往有其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即便这些极端个案的发生概率并不算高,但从杀医伤医案,再到“押医生游行”的辱医案,对于每日里不得不和形形色色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的医生而言,心理上的担忧,当然不难理解,下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也就未必全是杞人忧天。这一愤怒与担忧的情绪,从不少医生的微信群中,已不难感知。这些极端个案,一旦形成了医患之间无所不在的提防,甚至情绪化的对立,其后果无疑更加不可设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押医生游行”事件,当地在公安及时介入调查的同时,要求卫生部门做好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稳定工作人员情绪,保持良好的医疗秩序,应该说,对于医护人员情绪的关注与关照,的确是必要的善后。但问题在于,当“被侮辱与被伤害”的遭遇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临到医护人员的头上,卫生部门究竟靠什么做好思想工作,又如何稳定医护人员的情绪,这恐怕是个相当有挑战性的难题,仅仅是行政化的疏导,也注定难有说服力。

  基于此,“押医生游行”事件,除了依法追究肇事者责任之外,如何让医护人员免于“被侮辱与被损害”,显然已不只是思想工作和情绪问题,而更需从民众心理、社会治理乃至法制层面上去寻根究底,否则的话,最终“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恐怕不仅仅是医护人员。(武洁)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