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方日报:以监管阻遏“药儿园”的牟利冲动

2014年03月20日 13: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陕西、吉林、湖北等地相继发生幼儿园违规给幼儿服药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18日联合发出通报,要求各地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健康服务管理的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行政区域内幼儿园是否有违规组织幼儿群体服药的行为。而从今天开始,广州市1600多所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将首先展开自查。

  幼儿园本是让学前儿童快乐成长的地方,如今却发生这么多起违规用药事件,直接导致“药儿园”这一新名词横空出世。无论是服用“病毒灵”等处方药,还是喂食维生素C和板蓝根冲剂等非处方药,“药儿园”的共同特征都是没有征得家长的同意,即便是为了孩子健康考虑也属于违规行为,遑论事实上,“药儿园”只是为了孩子不生病,为了因此而保证孩子的出勤率,进而保证幼儿园和老师的收入。这就是“药儿园”出现的逻辑链条——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不惜让孩子充当牟利工具。教育和医疗一样,最忌惮的就是不再坚持公益思维,一切服务于经济利益考虑。倘若是以抓经济的思维来办幼儿园,牟利的冲动势必会损害公众的利益,好一点的幼儿园会借助赞助费等高端手段扩大利益,差一点的就会借助违规喂药等低劣手段维持利益。

  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毕竟幼儿园要生存,老师也要生活。谁也不能反对幼儿园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一旦这种追求越过社会底线,一旦越线也没有受到相应惩罚,恶例将带动更多幼儿园越来越没有下线。这就是监管尤其是政府监管的重要意义。监管的作用就是阻遏幼儿园单纯的牟利冲动,将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控制在社会底线之内。由此可见,“药儿园”之所以产生,内因缘于幼儿园的牟利冲动,外因则缘于监管的严重缺失。阻遏牟利冲动,完全靠幼儿园自律自觉不大可能,更大的依靠是监管,包括家长监管、社会监管、政府监管。虽然家长监管是第一道防线,是发现问题的重要关口,但要起到明显作用还要靠政府监管,然而在现实中这却是一块短板。

  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导致不少地方的幼儿园常常被监管机构习惯性忽略;另一方面,由于公立幼儿园数量有限,幼儿教育更多依托于民办幼儿园,社会的巨大需求导致许多幼儿园良莠不齐。正是因为监管的乏力,“药儿园”才会如此肆无忌惮。以西安涉事幼儿园为例,从2008年11月到2013年10月,这家幼儿园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4家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先后分10次购进“病毒灵”54600片。从幼儿园购药、保存直到最后的服用无人监管,甚至还有不合格的幼儿园保健医生随意给孩子开处方药服喂,这一系列漏洞百出的环节,凸显出幼儿园卫生保健领域的监管短板。因此,对“药儿园”的处理不能止于幼儿园本身,还必须尽快把政府监管的短板补上来。目前正在进行的拉网式排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把重点放在建立常态化监管制度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幼儿在园人数将上升至40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上升至75.0%。未来将是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但“药儿园”也向学前教育敲响了警钟。这要求政府在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办园,保证适龄儿童有幼儿园上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幼儿园的有效监管,阻遏单纯的牟利冲动,建立起择优汰劣制度,保证入园儿童的身心健康。  丁建庭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