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遏止“白色污染”应堵疏并举

2014年03月20日 15: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每家每户都获赠一个垃圾桶、一个竹篮、一个环保袋,“以后我们都用这个了,拒绝用塑料袋!”这是昨日在广东高州市大井镇青山村举行“拒用塑料袋,建设美丽乡村”活动启动仪式上的情景。当天,当地党委、政府向近200名群众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菜篮子、垃圾桶等环保物品,这标志着该村创建高州市首个无塑料袋村活动正式全面启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废塑料回收再生产业基地,废塑料的年处理量已经达到了2400万吨,其中进口废塑料量占到1/4。尤其是塑料购物袋作为日常生活的易耗品,每年国内都要消耗大量塑料购物袋。但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尽管早在5年前国家明令取消免费塑料袋,作为减少“白色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其节约环保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此类依法治理“白色污染”的好办法,却仍有一些疏漏之处。自2008年“限塑令”实施以来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累计减少塑料消耗1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600万吨。但5年间减少量仅是消耗量的10%,且使用的塑料袋并未得到回收利用,而是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污染严重。

  目前许多欧美和亚洲国家纷纷进行试点项目,回收塑料及其他石油为原料的废弃物,高油价时代塑料垃圾变身为宝,而创设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不啻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之举。比如在日本,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比我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却鲜有污染。究其原因,一是商场、街市、公园、生活区布满了回收点;二是所有商家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也有回收垃圾袋的义务;三是市政环保设施紧密与生活习惯接轨,垃圾处理设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将大部分塑料作为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其实,塑料制品并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缺乏良好的回收渠道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在日本倡导顾客自己携带购物袋,购物袋破损可到超市免费更换。同时推出物质奖励,如顾客一次不用塑料袋,就记一分,集满一定分数后,可在超市换取一定金额的商品。韩国则实行购物塑料袋收费,这一举措使得塑料袋用量减少60%。

  有鉴于此,在塑料购物袋管理问题上,我们的思路不妨由“堵源头”转移到“疏出口”上来。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倒真的应该好好学习。假如,有关管理部门能从中得到启示,在提倡、奖励、引导、替代方面多动脑筋,就能在减少使用塑料袋、消除“白色污染”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我们每一个消费者也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尽可能少用塑料袋。毕竟,生态状况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可以说,在治理“白色污染”上“堵”与“疏”并举,相得益彰,毕竟兴利除弊比因噎废食更显睿智和理性。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