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商报:三公预算缩减幅度还应该更大一点

2014年03月21日 16:05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三公”经费的治本之策是公众决定和公众监督。现在的问题是,公众决定和公众监督这两方面都还有较大距离。只有彻底公开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一说公开,很多人又会说老生常谈。但是,不能因为它是老生常谈就要标新立异。实际上,对控制“三公”消费的探讨,任何脱离了“公开”的观点都有避重就轻之嫌。

  按中央要求,去年各地密集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详细规定,地方政府“三公”预算均有缩减。截至今年1月23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召开“两会”。“两会”上亮相的新一年地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与往年相比数字上有一定降幅。其中广西、山东、江苏、宁夏等地降幅约5%。广东、北京、湖北、上海、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浙江降幅为30%。尽管如此,与公众期待相比,大部分地区“三公”预算下降幅度并不大。而实际上,近年来各地公布的“三公”经费预算,大体都给人以连年下降的印象。

  “三公”浪费是多年来积累的不正之风,最近这股风有渐被刹住的趋势。但从目前的手段看,还显得单一,仍是自上而下,依靠行政体系内的强力传导,自我纠正,这在当下是很有效的,但要长久控制住“三公”浪费,这一招还显不够。

  对待“三公”,坊间议论无数,献计献策亦无数,这些计策已不太可能有什么新意,所以真正有意义的探讨还是要回归原点,回归常识。所谓君子慎始、君子察微,都是在事情的开端坚守常识。社会出现各种问题、冲突和矛盾,都是在开始的时候失之毫厘,最后才谬以千里。矛盾和冲突不过是现象,病根在本源。如不回归本源,从头理顺,而是在问题的表面反复折腾,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还会不断。

  “三公”经费的治本之策是公众决定和公众监督。现在的问题是,公众决定和公众监督这两方面都还有较大距离。只有彻底公开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过,一说公开,很多人又会说老生常谈。但是,不能因为它是老生常谈就要标新立异。实际上,对控制“三公”消费的探讨,任何脱离了“公开”的观点都有避重就轻之嫌。具体说,这种公开要点名道姓,涉及具体人、具体物和具体事。这与当下一些官员“闷声”享受优厚待遇状况是冲突的,与一些官员外示清廉内里却养尊处优的状况是冲突的。所以,解决“三公”问题,不仅涉及公众决定预算、监督预算的权利实现,还涉及官员生态和日常伦理完全改观的问题。

  现在,各地“三公”预算似乎都在缩减。但我们发现,在以往一些报告中,似乎有一个规律———好的方面,总在增长,比如破案率、民生投入之类;坏的方面,数据总在下降,就像“三公”经费。这当然是个好现象,虽然这些情况与人们的实际经验或许并不完全相符。在这次各地都下调“三公”预算时,有好事媒体发现,下调的情况并不是很突出,因为“各地公布的‘三公’经费预算中,大体都给人以连年下降的印象”。客观地说,这两年,无论从报道看还是在大多数公众的印象中,“三公”的下降还是很明显的,公款吃喝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被刹住了,公款出国得到了严格限制,公车改革的成效也已基本显现。但是,预算中的“三公”数据下降程度却似乎没能赶上这个趋势。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李迎春 评论员)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