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记者难忘的采访记忆:老焦也是好丈夫好父亲

2014年03月24日 09:11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春雨霏霏,时近清明。老百姓心中的好干部、原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辞世已经50年了。

  昨日,在武昌水果湖住处内,本报老记者、82岁的袁洪范老人回顾了采访焦裕禄家人的一段经历。

  1966年春,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随焦裕禄事迹巡回报告团来到湖北孝感。接受袁洪范采访时,徐俊雅送了他一张照片——她与6个孩子的“全家福”。袁洪范保存这张珍贵的照片已近半个世纪。

  凝视这张照片,袁洪范谈起了焦裕禄及其家人的点点滴滴。

  千余听众流着泪听报告

  那是1966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在焦裕禄逝世一年多后,焦裕禄事迹巡回报告团应邀来到孝感。报告团成员不到10人,带队的是兰考县县长张钦礼,成员有焦裕禄妻子徐俊雅、兰考县宣传干事张俊生,还有随行记者。

  袁洪范当时是湖北日报驻孝感地委记者站副站长。他还记得,那时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及新华社湖北分社驻孝感的记者,都在一间屋子办公。大家采访时,经常一起出去。

  焦裕禄事迹报告会在孝感地委礼堂举行。礼堂很大,可容纳1000余人,当时都坐满了,还有许多人站着听报告。徐俊雅讲得很动情,几度哽咽。台下的人,也是边听边抹眼泪。

  徐俊雅于1932年生于河南省尉氏县一个书香门第。1950年,18岁的徐俊雅结识在尉氏县团委工作的焦裕禄,此后共同生活了14年,二人育有6个子女。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生命,临终前嘱托徐俊雅:好好把子女教养成人,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不要组织上救济。当时徐俊雅才33岁。

  家里有两位老人,6个孩子,徐俊雅肩负重担,但坚强地挺过来了。1991年,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到兰考视察时,紧紧握住徐俊雅的手动情地说:“这些年你不容易,不容易啊!”徐俊雅泪如雨下。焦裕禄去世后几十年里,徐俊雅积劳成疾,晚年一直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于2005年8月病故。

  老焦也是好丈夫、好父亲

  当天,袁洪范在礼堂听完焦裕禄事迹报告会后,又进一步采访了徐俊雅。

  接受采访时,徐俊雅仍很悲伤。说话断断续续,好几回都说不下去了。

  袁洪范问了徐俊雅与焦裕禄是怎么结识的?徐俊雅介绍说,焦裕禄不仅是一个朴实的县委书记,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能歌善舞,还会写文章、写诗。他们在河南尉氏县刚认识的时候,两人一起跳舞,焦裕禄拉二胡时,她就伴唱,二人感情越来越深。

  焦裕禄还有在大工业企业工作的经历,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人。从1953年至1962年,焦裕禄曾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多年,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而洛阳矿山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焦裕禄所在车间有1000多人,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车间。在此期间,焦裕禄曾被抽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又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1年多。

  采访中,还谈到了焦裕禄的6个孩子。

  徐俊雅说,孩子是多了点,有3男3女,可老焦不嫌多,他非常喜欢孩子,个个都是宝贝儿。他既是慈父,也是严父。(注:那时我国还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6个子女的名字,也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长女叫焦守凤;老二是男孩,叫焦国庆;老三焦守云、老四焦守军,都是女孩;老五焦跃进、老么焦保钢,是两个男孩。那时家里穷,焦裕禄在世时,一家人没照过一张合影。焦裕禄去世后,徐俊雅想到全家人要一起继承焦裕禄的遗志,便于1966年初与孩子们合了一张影。

  徐俊雅身上正带着这张照片,就掏出来送给了袁洪范。“我觉得这张照片很珍贵,一直珍藏到现在,近半个世纪了。”袁洪范说。昨日,记者看到,这是一张两寸见方的黑白照片,袁洪范老人用一本小型相册单独存放着,老人拿出来翻看时,也小心翼翼。

  他的眼里总是充满焦虑

  焦裕禄事迹巡回报告团来孝感前不久,穆青、冯健、周原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于1966年2月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这篇通讯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以至在人们心目中,焦裕禄与兰考县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名字。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直至1964年5月14日,他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毕竟只有一年多、500来天。

  袁洪范介绍,正是如此,报告团在孝感还讲了不少焦裕禄鲜为人知的故事。

  焦裕禄是山东省博山县人(今淄博市博山区),1922年8月生,因家庭贫苦,只读了几年书。在日伪统治时,焦裕禄家中生活困难,父亲被逼上吊自杀。焦裕禄本人也多次被日寇抓去坐牢,到煤矿当苦工。他逃出来后,给地主做了两年长工。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焦裕禄当了民兵。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到河南。后来,他先后在河南省尉氏县、洛阳、兰考等地工作。

  焦裕禄的眼里总是充满了焦虑,因为,他对老百姓的苦难充满深深的同情。据徐俊雅介绍,焦裕禄在兰考当县委书记时,有一天夜晚,还下着雪,他把县委干部拉到车站去开会。原来,因为穷,当地很多老百姓准备去外地行乞,他们穿着破衣烂衫,蜷曲在各个角落,情景令人心酸。焦裕禄希望干部能知道群众的疾苦,要有紧迫感。

  儿子逃了次票他当众作检讨

  徐俊雅在接受采访时还介绍,焦裕禄对子女非常严格。他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有这样几件事。焦裕禄到兰考后,在城关看到一处低洼地,便建议城关镇在此养鱼。后来鱼长大了,渔场为让身患肝病的焦书记补补身体,就派一名职工用水桶装了10多条活鱼送过去。焦裕禄几个孩子看到活蹦乱跳的鱼,非常高兴,都嚷着要吃鱼。焦裕禄回家后,问清了鱼的来龙去脉,就对孩子们说,“这鱼是集体财产,我们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大儿子焦国庆当即带着弟妹们,把一桶活鱼又送回渔场。

  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未毕业,就开始找饭碗。当时,县邮政局有一个指标,要招收话务员,邮局有人透露信息说,这个工作对焦守凤挺合适。但焦裕禄坚决不同意。他让女儿去县食品加工厂当了一名临时工。考虑到厂长可能会特别照顾,焦裕禄还找到厂长说,“我女儿来厂里做临时工,分配工作时一定要把她分配到酱菜组,不要因为她是我女儿,就另眼相看。”

  还有这样一件事:那时,县里有一个戏院,戏院有一处侧门,外人一般不知道。如果从侧门入场,看戏就可以不买票。有一回,焦裕禄的一个儿子从侧门进入戏院看戏,没有买票。焦裕禄知道后,很生气,他要求孩子做事不要受后门风的影响,更不能把自己看成特殊阶层。随后,他带着儿子去戏院补票,自己还在县委常委会上作检查,并制订了领导干部“十不准”,提出干部和家属都不能搞特殊化。

  这《干部十不准》,至今还挂在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内。

  六名子女今何在

  那次采访过后,近半个世纪来,袁洪范一直在关注焦裕禄家人的情况,收集了多家报纸杂志上关于焦裕禄子女的相关报道。特别是2012年,30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袁洪范把每一期有关焦裕禄的《中国电视报》都买回来。

  据袁洪范提供的资料,焦裕禄离世后,徐俊雅常常告诫子女:“只有干好工作,才不愧是焦裕禄的子女。”焦家6名子女中,焦守云15岁当兵,焦国庆16岁当兵、焦守军17岁当兵。此外,长女焦守凤很小就开始工作。次子焦跃进当过农民、生产队长、乡长,在基层摸爬滚打20余年。年龄最小的焦保钢长期从事公安工作。如今,他们大都年过半百,有的已退休。事实证明,焦裕禄精神,始终是焦家人的传家宝。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秉承父志,踏实做人,始终用行动守护着父亲留给他们的精神遗产。

  焦裕禄的6个孩子中,二女儿焦守云算是最幸运的。1966年9月,13岁的焦守云在天安门城楼被毛主席、周总理接见。1973年,20岁的焦守云被广州军区选为党的十大代表,是全体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电视剧《焦裕禄》的主题曲,歌词就是由焦守云、编剧何香久共同创作的,而演唱者则是焦守云的儿子余音。

  焦裕禄的次子焦跃进,后来走上与父亲极为相似的岗位,当上河南省杞县县长。他在杞县组织实施“大蒜兴县”战略,在北京展销会上亲自推销,使杞县一跃成为全省第一的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县,并因此被评为“中国果菜产业十大杰出人物。”今年2月,焦跃进当选为开封市政协主席。

  本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和当地部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和子女情况。焦守云说:“我们一定传承好父亲的精神,保持家教家风。”

  八旬老记者的感动

  “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曾这样评价焦裕禄。

  昨日,记者询问袁洪范:“焦裕禄身上,有哪些永恒的精神,最让您感动?”袁老讲了三个方面。

  第一,焦裕禄是真把老百姓摆在心里的人,他看到老百姓的痛苦,自己更痛苦。他在兰考工作时间不长,所做的事情也不是非常难、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可真要做到,又不容易。但焦裕禄真做到了。一切为老百姓着想,这是焦裕禄最感动人、最值得当今干部学习的地方。

  第二,焦裕禄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当今干部学习的榜样。

  他对子女的严和爱,是高度辩证统一的,在很小很小的细节上,也不放过。连儿子看戏没买票,他都要儿子补票,自己还在县委会上作检查,他容不得儿子打老子的招牌搞任何特殊化。

  第三,焦裕禄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不说空话、泛话。他教育县里干部和群众,都是用行动、用事实去教育。而当今有的官员满口官话、套话、漂亮话、不能兑现的话、只说给别人听自己不做的话;有的官员话说得很在理,可自己做的见不人的事,却让人难以想象。“当然,在不同的时期,焦裕禄式的干部都层出不穷,在湖北,就涌现出了不少像吴天祥、朱伯儒等好干部。”袁老说,“焦裕禄精神是生生不息的!”

  袁老说,对焦裕禄事迹报告团的这次采访也深深地触动了他,近半世纪过去,焦裕禄这个人一直让他念念不忘,并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也要刻苦钻研,深入群众,不怕困难。正是焦裕禄的精神,让他这样一个童工出身的新闻工作者,得以不断胜任各项工作。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