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汉双亲接力捐肾救子续:慈父被医院劝阻(图)

2014年04月01日 09:48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图为:同济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现场

图为:获悉论证结果,郭慧芳面色凝重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徐剑桥 陈媛 揭明玥 舒均 通讯员蔡敏 田娟

  5年前母亲捐肾救子,不曾想移植的肾也衰竭了;父亲站了出来,决意再给儿子一次生命。新洲慈爱双亲翁先清、郭慧芳夫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 (详见本报3月24日—28日连续报道)。

  昨日,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经过审核表决,最终否决了翁先清为子捐肾的申请。

  一边是父母急切救子的愿望,一边是交织着医学和伦理的综合评判,二者的冲撞,让故事变得更加不同寻常。

  翁俊文的生命将如何延续?面对结果,郭慧芳说,她虽然感到失望,但能理解医院的决定,她和丈夫将走上另外一条救子路。

  论证

  11名委员10人反对父亲捐肾

  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所所长陈知水教授摇了摇头,“多数人都不同意翁俊文的父亲捐肾。”

  昨日上午,该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闭门会议结束后,他向现场记者宣布了这一结果。

  “翁俊文所患的IgA肾病属于免疫性遗传疾病,亲属间移植配型越相近,复发的可能性越高。第一次移植已经复发了,第二次复发的可能性非常高。”他说,“亲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这次他父亲捐的肾移植后再次衰竭,届时父母各失一个肾,儿子的肾也没了,他们家庭没有劳动力,经济会更加困难。”

  陈知水解释,目前器官移植主要有三种来源:尸体、亲属间活体捐献、遗体捐献,其中第三种方式更符合伦理,国际上也更提倡。亲属活体捐献,毕竟是对一个健康人动刀,对身体会有伤害,手术也存有风险,可能还有并发症。从医学伦理的角度,不赞成给健康人做手术。

  他还表示,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在收到摘取活体器官审查申请后,应当召集由全体成员参加的专门会议,进行审查和讨论,在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并签名确认后,方可出具同意摘取活体器官的书面意见。只要有一名委员否决,则移植不能进行。

  昨日,同济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11名专家参与讨论,其中除了医学专家,还有法律、社会等领域的专家,最终10人反对翁先清为子捐肾的申请,只有1人同意。

  “从技术和理论上,翁先清为子捐肾没有问题,但大家从医学、家庭、社会的角度进行了全面讨论,最终得出了这一结果。”陈知水说。

  “出于对患者家庭的考虑,我也不赞成手术。”同济医院社区居委会主任、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委员魏业安说,翁先清夫妇都已经50多岁,上要赡养老人,下要给儿子治病,家庭负担本来就很重,如果他的家庭从一个病人变成三个病人,负担更重,他们无法承担得起。

  “建议翁俊文在接受透析治疗的同时,等待外来肾源进行移植。其他肾源也有可能术后复发,但可能性相对较低。”陈知水最后告诉记者。

  幕后

  父母救子心切感动主治医生

  “我对他们一家人印象很深,父母想拯救孩子的心情很急切,我也一直在尽量帮助他们。”面对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最终决定,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所教授陈刚心情复杂。

  自从翁俊文5年前第一次住进同济医院起,陈刚一直是他的主治医生。陈刚说,翁俊文第一次发病住院时,IgA肾病很严重,当时他就告诉郭慧芳夫妇,要救孩子需要进行肾脏移植,但有复发的可能,而且亲属间移植复发的风险更高。

  当时,郭慧芳夫妇毫不迟疑地选择了亲属间移植。“我可以理解他们,一来肾源需要等待,二来用亲属捐献的肾源可以少花10多万元费用,这笔钱对他们家来说是很大的数目。”

  陈刚介绍,临床研究显示,尽管有潜在复发风险,IgA肾病患者移植肾的存活率仍然较高,其中也有不少是亲属间移植。考虑到翁家的经济情况,该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当初同意了郭慧芳为子捐肾的申请,翁俊文术后恢复也比较好。但是没想到,移植后第4年,他的病情复发并恶化。

  今年初,当翁先清提出要给儿子捐肾时,陈刚觉得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通过申请的可能性很小。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他提取了翁先清的血样,但迟迟没有送去配型。

  “当时我很犹豫,因为配型的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他说,但是根据规定,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审核申请前,必须先完成配型成功等所有程序,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提交了配型成功的资料。

  特写

  母亲得知论证结果泪水长流

  “我很失望,但理解医院的决定”

  郭慧芳窝在沙发上,接受记者采访。结果悬而未决,她攥着拳头,显得十分紧张。

  当时是上午11时30分许,同济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讨论正在进行。

  “同意还是不同意,我心里也没底。”她说,她早就考虑过丈夫捐肾的风险,“大不了以后不做重活,日子总要慢慢过。”

  “我还是希望用他爸爸的肾,这是我们父母能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她袒露内心的想法:如果等待其他肾源,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另外还得多花十多万元费用,家庭难以承受,“哪怕再多1万元,我们都借不到,因为别人担心我们还不起。”

  如果申请没有通过怎么办?她顿了顿说:“他们是专家,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我能理解。不管他们同不同意,我都会帮儿子换肾。”

  10多分钟后,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得出结论。翁俊文的主治医生陈刚教授不是该委员会成员,他第一时间知道结果后,立即找到郭慧芳,向她详细解释了原因,并耐心介绍了翁俊文今后的治疗方案及如何登记申请外来肾源等,“我们非常关注你儿子的病情,如果有合适的肾源,希望能尽快为他实施手术。”

  “对于这个结果,我很失望,但理解医院的决定。”郭慧芳流着泪说,瘦削的脸庞显得更加憔悴。

  心声

  儿子平静 女儿矛盾

  “父亲不用受罪了”

  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翁俊文每周需到医院进行3次透析治疗。天气晴好时,他会到租住的光谷周边转一转,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他说,自从父亲决定给他捐肾以来,他经常整夜睡不着,“他已经56岁了,如果他的身体垮了,这个家怎么办?”所以,得知同济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决定后,他十分平静,“父亲不用受罪了,我其实应该高兴。”

  翁俊文的二姐翁俊梅则十分矛盾:她既欣慰父亲不用经受身体的痛苦,又担心医疗费用的增加会让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更加难以承担。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