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昆明停车收费新规实施一年 收费增加难逃交通拥堵

2014年04月02日 10:19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停车难成为小区的普遍现场,图为中午12点左右的盛高大城,车位几乎都是满的。

  停车难成为小区的普遍现场,图为中午12点左右的盛高大城,车位几乎都是满的。

因为是老小区,永昌片区很多小区并不具备停车条件。

因为是老小区,永昌片区很多小区并不具备停车条件。

拥堵的昆明钱局街。

拥堵的昆明钱局街。

  昆明市主城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新标准自去年4月1日起执行,至今已有一年时间。由于价格的波动以及收费上限标准被取消,相关管理部门曾一度遭到诟病。

  近日,记者走访昆明市区多个收费场所发现,新办法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昆明市区部分路段乱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收费增加依然难逃交通拥堵。

  【走访】

  狭窄道路设停车位市民质疑更“添堵”

  钱局街设有60余个停车泊位,该条道路宽仅7米,在约1公里的道路,分布有新盟小学、先锋小学2所学校,以及3个公交站台和1个菜市场。

  记者30日下午5点左右来到钱局街,尽管周末少了学生和接孩子的家长,但整条街的人流量、车流量依然很大,原本就狭窄的街道,因为一半被划作了停车位而异常拥堵,只要有车辆从交叉的染布巷、白云巷驶出,或者进出道路两旁的小区,以及从国资停车位驶出,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拥堵。

  而一些孩子在人行道上追逐打闹,不时通过车辆间的缝隙跑到机动车道上,一些快速行驶的车子很难避让。

  72岁的市民马大爷说,除了老年人,车辆停放在如此狭窄的街道上也给儿童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多位车主和附近居民都对如此狭窄路段还划黄线收费的现象表示不理解,“这根本就是在添堵!”

  钱局街的状况,在昆明市并不少见。同样,在近华浦路丹霞路段到大观路段道路,一侧都停满了各种车辆。当问及该路段的收费标准,工作人员说:“5块钱一次不限定时间,如果过夜的话要缴10块。”

  市民段先生表示,“近华浦路本来就窄,车辆停放又几乎占了道路一半,导致这段路经常堵车。”

  3月19日昆明市副市长王春燕接听市长热线,就有市民打进电话,反映后新街道路狭窄,且路段周围有粤秀中学(原盘龙一中)和市委机关幼儿园等,划车位会导致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相关部门督促下,国资公司做出“上学及放学时段接送车辆30分钟免费停车时间”的让步。

  小区周边划定停车位 车主笑言“占道经营”

  2013年10月,国资停车的黄线画进了永昌小区。

  作为老小区,片区内并没有专门的机动车停车场所,一些小区的院子里也仅容20辆左右的车辆停放,还有小区一辆小轿车驶进便会将道路堵死,根本不具备停车条件。

  居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小区住户长期以来都将车停在小区外,相应地缴纳数额很低的管理费,但自从国资停车的黄线画进小区后,白天每小时得收5元的停车费,就是下了班停进来过个夜,也得收10块钱。

  面对高额的收费,住户们只好另寻他法。

  由于永昌路在收费,很多住户就将车辆“塞进”周边的永益巷内,狭窄的小巷子停满了车,有些车辆甚至将车子一侧开上了人行道,严重影响居民出入,周边商铺经营者告诉记者,因停车引起的纠纷不时发生,“路太窄,堵着后面的车,擦着碰着也都时不时发生。”

  而另外一些住户则只有“顶风作案”,将车停到了没有画线的一侧,记者现场走访发现,这一类的车辆还真不少,一个停着车卖水果的摊贩告诉记者,停在这边经常要被交警罚款,但也没办法,“停黄线内更贵,一天下来要好几十,哪个停得起!”

  左侧是划了线的停车位,右侧是“顶风作案”的车队,这样一来,原本就不宽的永昌路变得只容一辆车通过,再加上电动车、自行车,交通非常混乱。

  在小区住了几十年的李大爷说,这样的交通非常影响出行,对于行动不太方便的老年人来说还很危险,“道路本来是大家的、是公共的,这是不是‘占道经营’?”

  同样,不少住宅小区周边道路都存在乱停乱放的现象,停车线内停满了,车主便把车子停放在路边或者人行道上。

  在银海花园旁的双福路,划了停车线的区域并不拥挤,200米的道路上划有30多个停车位,但只有不到一半停放了车辆;另一侧没有划停车线的区域却停满了车。

  负责停车收费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停在停车线内要收费,停在另一侧没人管,也不用付停车费,所以不少车主宁愿把车停在禁停区域也不停在停车区域里。

  停车先缴费计时收费形同虚设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3类区域路内停车位上,车主被要求预先缴纳10—20元不等的停车费。

  对于这样的收费,工作人员坦言:“一些车主故意拖到收费员下班后来将车子取走,从而逃过收费。”

  那么如果没有停满预缴纳车费的时间,是不是会退款呢?据记者了解,有车主被要求缴纳了预付款后,半小时后返回,按标准3类区域白天每半小时收费2元,应当退还10元,但收费员却仅退了8元,一番理论后,才同意再退还另外两元。

  还有市民反映,自己停车时,预缴了10元停车费,回来取车时却找不到收费员,多缴的费用也没能要回来。

  小区停车难 “新规”难以落实

  按照停车收费新规,昆明的小区停车实行统一收费,露天停车最低90元,室内停车最低150元,上涨幅度不得超过30%。

  相对于路内停车和公共停车场,新标准规定的住宅小区收费相对较低,但由于普遍存在“停车难”现象,小区收费标准很难达成。

  家住西景盛典的邢先生告诉记者,小区根本不接受业主包月停车,而是每天收取5块的停车费,而且小区还将停车位对外开放,导致业主经常出现找不到车位的情况。

  “有一天晚上我10点多回家,转了一圈硬是没处停,无奈只好到小区外找车位,最后在旁边的KTV楼下停了一夜。”

  在盛高大城小区,车位实行租、卖制,公共路面只能停放100多辆轿车,但发放给业主的停车卡早已超过这个数字,就算是业主回来停放车辆也只能见缝插针,找不到就只能“骑”到小区外的公共道路上。对于外来车辆,根本没有多余车位供停放。

  类似的情况在新闻路一小区同样如此。市民唐女士因为要在一家餐馆用餐,由于餐馆没有相应的停车位,只好将车停放到对面一小区内。虽然前后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但仍然被收取了5元的停车费。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老小区还是新建小区,不少都存在停车难导致新规难以落实的问题。

  公共停车场一口价成潜规则?

  道路停车如此,公共停车场管理是否规范呢?在记者走访的一些停车场中,不按照《昆明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来收取停车费的现象并不少。

  大观公园停车场的入口处,公示牌清晰显示:白天时段小型车收费为首小时1.5元/半小时,首小时后1.5元/半小时。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不计时,停车就是10块钱,停1小时还是停一天都是一个样。”

  而官方公布的按照收费标准,大观公园属三类区域,白天时段的收费标准应为:首小时1.5元/半小时,首小时后0.5元/半小时。照此计算,10元停车费可以停放8个小时。

  位于新迎路与白龙路之间的新迎小区附近的停车场也同样存在高收费的情况,该停车场管理方表示,在停车场内停车不需要计时收费,而是停车24小时内统一收费10元。

  在海埂大坝观景路停车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停车就收费,5块钱不限定时间,停多长时间都是一样。”

  同样,记者走访了关上片区和国贸片区的部分停车场。对比各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严格按照政府定价标准收费的并不多。

  【声音】

  路内停车费都去了哪里?

  去年4月1日停车费新规实施以来,路内停车费看涨,以一类区域为例,以往普遍的收费标准为5元/时,新规实施后白天停车上涨为4元/半小时,费用涨了6成多。

  然而更让市民们表示“停不起”的,是新规不再设置停车费上限,市民李女士,就曾在威远街的金鹰购物广场,遭遇过“天价”停车费,“停车场满了,我就只好停路内的停车位,真是没想到,逛个街、吃个饭,再看了个电影,出来就被收了70多块钱!”

  停车收费新规实施后,昆明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路内临时停车泊位的唯一特许经营部门,统一收费。此后,国资公司又分别与官渡区、西山区组建了国通公司,与五华区和经开区分别组建了国诚公司和国顺公司,对市区停车收费进行统一管理。

  按照国外通常做法,停车费主要用来维护和新建停车位,或投入治理交通拥堵有关事宜,不能扩大使用范围,更不能挪作他用。

  为此,不少市民质疑,凭什么取得特许经营权,“划个框框就收费”?而一年来占据公共道路所收取的大笔停车费用,又做了什么?

  对于这一问题,国资公司,也就是原来的“驿通”曾在去年4月份停车新规实施时,通过媒体公布过收支情况:自2005年3月成立至2011 年累计收入8723.59万元,其中上缴税金 1195.82万元,上缴收益1375.51万元,而成本费用支出则为5412.85万元,占了总收入的6成。

  作为一个注册资金只有10多万、到现在收入高达一千多万、盈利达300多万的公司来说,管理成本这么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此外,驿通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在去年4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回馈社会,公司还将把收取的部分停车费用于建设路外立体停车场。

  但一年过去了,目前仍不见任何动作。

  凌云律师事务所李春光主任表示,根据《特许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特许经营者支付的特许经营权出让费等收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监督。”政府出让特许经营权取得的收入应当经财务审计,并向社会公开,而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所得的收入不应公开,《收费办法》已经规定了经营者对收费的强制公开义务,其自主经营取得的收入不应纳入公开的范围。

  【尴尬】

  新办法难落实处

  停车收费新规实施后,昆明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了昆明市中心城区路内临时停车泊位的唯一特许经营部门,统一收费,当时引来不少市民质疑。

  此后,国资公司又分别与官渡区、西山区组建了国通公司,与五华区和经开区分别组建了国诚公司和国顺公司对市区停车收费进行统一管理。

  泊位划线标识、收费员着装形象、服务流程、投诉渠道以及收费标准均被统一,很快,国资停车管理在昆明成为了唯一的正规军。

  但尴尬的是,新规的价格调整以及昆明国资公司对市区停车规范管理的特许经营权,到目前为止并未完全解决昆明市区的停车乱象,部分地段的既得利益主体甚至是一些没有利益主体的,依然对路边停车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从实地走访不难看出,不合标准的收费现象很多已经长期存在。且不说其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多大的积极作用,单说实施一年来依旧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表明:新办法难落到实处。

  【观点】

  收费费上涨依然难逃交通拥堵凸显规划之“困”

  停车费上涨依然难逃交通拥堵,如何治堵成为城市发展的另外一个思考。

  “交通的拥堵和城市规划滞后有甚大关联。”专家表示,学界通常认为,交通拥堵非人为意志所能阻挡,其本质在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或者说是滞后于机动化”。城市的交通拥堵,“病根”在于不科学的城市规划。

  “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全国各大城市在兴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的同时,还可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并将其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以解决快捷交通覆盖面不足和短程交通不便等问题。”天外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罗珂建议,缓堵的关键是改善出行结构,国外成功经验已多次证明,完善的公共交通是治堵政策的有力支点。

  在专家看来,城市变成堵城,在于城市规划不合理,治堵的根本在于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

  西南林业大学公共管理系江剑博士分析认为:“从根本上看,城市变成堵城,在于城市规划不合理。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发展中,中心区功能过于集中导致人流太密集。目前,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依然在增长,道路堵塞的趋势也更加严峻。”

  江剑表示,目前,国内一些城市采取了上涨停车费、尾号限行、限购等措施来缓解城市拥堵,虽然这些措施能限制一定的车流量,但这种权宜之计并非大中城市的"治堵"之本。

  “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之道还是要在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上做文章,而不能搞些停车费上涨、尾号限行之类的“镇痛剂”。”江剑说。

  【他山之石】

  ■伦敦:伦敦地铁在总里程和车站数量上仍居世界之首。此外,伦敦从2003年2月起在市中心地区征收汽车“进城费”,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纽约:多使用停车牌而不用红绿灯以提高小街道交叉路口的通车效率;提倡拼车,上下班高峰时,车里如果是两三个人就可以使用高速公路上开出的“共乘车道”。

  ■巴黎:发达的地铁系统、便捷的换乘中心,让乘坐地铁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并兴建大型地下停车场,拓展人行道;此外,还启动了“骑车自由行”的自行车自助租赁服务,鼓励市民短距离骑行。

  ■新加坡:构筑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线。另外,实行车辆定额分配制。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10年期满后,驾车者必须支付另外一笔费用。

  ■香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铁路是“重中之重”,铁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换乘方便。此外,还运用政策和市场杠杆限制私家车上路,大量私家车“休眠”。平日在路面上跑的私家车只有不到三成,而公交车占去七成以上。

  ■东京:公共交通图像蜘蛛网,地铁发达,换乘方便并准时,出行非常方便。私家车出行成本却非常高昂,没有一家公司会给员工准备“内部车位”,市区每小时的停车费约合人民币40元~100元,违章停车的罚款高达约合1000元人民币。

  ■哥本哈根:培养绿色出行习惯,形成局部自行车道网,现在超过40%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据悉,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道,这个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而开车者减少10%。

  ■墨西哥城:公共交通系统实行低票价制,运营成本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坐。根据公交优先政策,市区主要道路都开辟有公交车专用道,在一些单向行驶的主干道,公交车专用道甚至是逆行的。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念新洪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