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日报:“白条式承诺”透支政府公信力

2014年04月02日 10:2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1月8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登《这里的农田是如何被蚕食的——对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岳坛村土地被违规征占的调查》。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运城市有关部门虽然承认他们违法违规征占土地侵害了农民权益,但他们不是积极地整改,而是阳奉阴违、敷衍应付舆论监督,哄骗上级政府部门。(4月1日《人民日报》)

  应该说,面对舆论监督,当地官方不推诿、不回避,主动承认错误的态度固然不错,但认错之后置白纸黑字的“五到位”承诺于不顾,不免令人反感。当地之所以在承诺上“打白条”,一者是因为“严肃整改”将意味着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更可能牵扯到一些违法违规的官员,不愿意去“较真”。而更重要的是,当地以为时过境迁,就可以“大事拖小、小事拖了”,“一拖了之”了。但是,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只要当地不积极改正之前犯下的错误,群众利益受损的事实就永远摆在那里。笔者认为,如此“白条承诺”,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令当地政府公信力“很受伤”。

  事实上,类似的“白条承诺”屡见不鲜。譬如,说好了的阳光采购,却在背后大搞暗箱操作,说好了的阳光招考,但现实中的“萝卜招聘”“绕道入编”等事件却屡见报端。前几天更是发生在某地的限牌事件中,居然玩起了辟谣后又搞突然袭击的把戏。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轮番上演,长此以往,许多地方将陷入“塔西佗陷阱”。同时,地方政府信用的丧失,还可能“引领”社会道德的滑坡。

  政府公信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孔子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进一步提出无兵、无粮不过饿死,一旦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塑公信力已然成了相关地方当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俗话说,言必行,行必果,重塑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兑现承诺做起。一言以蔽之,只有少打“白条承诺”,用真诚回应群众关切,才能提振政府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邓福寿)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