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农民荒地造林20年成“亿万富翁” 合同到期遇尴尬

2014年04月17日 13: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一农民荒地造林20年成“亿万富翁”合同到期遇尴尬
图为卢俊在培育的油松地里除草。 白冰 摄
图为卢俊种植的樟子松。 白冰 摄

  中新网包头4月17日电 (李爱平 白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官将村村民卢俊默默地坚守在荒地上植树造林20年,如今2000多亩的荒坡变绿洲,150多万株各类林木和50栋温室价值上亿元。然而随着20年的承包地合同今年4月1日到期,村民们要收回土地,地上亿元资产该如何处置,双方都遇到了尴尬和烦恼。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荒地造林20年种出“亿万富翁”

  今年64岁的卢俊是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官将村地道的村民,其家族也是村里的大户人家。上世纪90年代初,凭借着灵活的经商头脑和勤奋,卢俊在村外搞建筑、开砖窑,赚了百万,成为村里最早的富裕户。

  赚到第一桶金后,怀着对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承包土地老有所养的憧憬,卢俊放弃了城里的优越生活,1995年4月1日,他花了9000元从村里承包了2000多亩荒地,承包期为20年,开始了“绿色种植梦”。

  90年代未,北方春季沙尘肆虐,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植树造林,建设北方生态屏障,卢俊义无反顾地加入到造林大军中。“当时这里全是大沙丘,最高的坡度有4米之差,春天黄沙漫漫,全家人在支起的帐篷里吃饭,面条中裹进了沙子只能往下整咽,吃完了碗底一层沙。”卢俊回忆道。

  一边平整土地,一边植树,卢俊雇佣了5辆推土机用了5年时间才将土地平整完。他不仅动员全家十几口人齐上阵,每年还雇用二、三十名村民一起植树,吃水要到5里地之外的村里挑,累了就在地里睡,创业之初极其艰苦。

  卢俊不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2002年他还利用日元贷款项目进行植树造林。如今20年过去了,走入这片林地,樟子松、油松、侧柏、万年青、新疆杨、柳树等10多种、150多万株林木拔地而起,满眼绿色,荒坡变成了绿洲。

  2011年,为了响应包头市建设菜蓝子工程的号召,卢俊投资650多万元建起了50栋温室,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养殖,搞农家乐项目。据初步统计,20年间,他共投入了1800多万元进行植树造林,目前林木和温室价值上亿元。

  承包地合同到期遇纠纷

  20年间,卢俊植树造林投入了巨大资金,但收益甚微。期间,有铁路建设和高压线铁塔占用土地,也曾补偿过一部分资金,但他又把这笔钱投入到种树中。

  “每年要雇佣30多人对林地进行种植、浇水等养护工作,每年光养林费就得需要30多万元。”2014年,正当卢俊建起温室大棚,准备大张旗鼓地发展种养殖,靠这部分收益继续养护林地之时,没想到承包地4月1日到期之后却遇到了极大的烦恼,种养殖产业也搁置了。

  按照合同约定,承包人可继续承包土地,否则村小组要收回土地,但应把土地上的种植成果估计折款补偿给承包人。然而随着近年来土地价值的升高,卢俊和村小组就继续承包土地的条件出现巨大分歧。

  据了解,近年来,卢俊承包的2000多亩荒地因合同是否有效、土地划界等问题与村小组打过4次官司,最终卢俊胜诉。

  哈林格尔镇官将村村长魏福旦说,村里有800多位村民,关于土地继续承包问题,村小组与卢俊进行过协商,并制定了10多套方案供双方参考,但双方分歧意见很大,均未谈成,甚至村民后来不同意让卢俊继续承包,要收回土地。

  “村民们的要求是索要林地内的20栋温室、3眼深井,树木在1年内自行处理,要收回大部分土地,最终我只保留70亩土地和30栋温室,这相当于我20年的心血拱手相让,我坚决不答应”。卢俊说,如果要出钱继续承包土地,村民又要价太高,我很难接受。

  一边是土地是属于村集体,村民收回土地诉求合理;另一边是地上物属于个人,对于林木、温室、建筑这种特殊物品来说很难与土地分离。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双方还发生了冲突。4月6日,70多名村民进入卢俊的林地内,推倒了养殖基地700多米围墙和两栋育苗温室,造成损失30多万元,村民们要求收回土地。警方到达现场后也是束手无策。

  官方:最好是协调解决

  “植树造林是国家鼓励的产业,但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近年来,由于在土地承包及承包到期后,林木如何处置的纠纷不断,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植树造林的政策,但后续保障种树人经营者权益的政策却很少”,包头市九原区林业局副局长任军说。

  据了解,2001年,包头市出台了鼓励宜林荒地限期绿化的政策规定,宜林荒地经营者,绿化面积达70%,林木保存率达80%以上,可以用30%的土地开展种植、养植、旅游等多种经营。2012年,当地又出台了凡植树造林5000亩以上,绿化达到90%,其余10%土地作为非林业用途,意在调动种树经营者的积极性。

  “但植树造林是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产业,一旦在资金、水利、育种、养护等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种树经营者就会被淘汰出局,很难坚持下来”,包头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赵承献说。

  据了解,2002年左右,包头市有百家企业和个人参与植树造林,但目前坚持下来的很少。个人一般用自己的积蓄去造林,后续资金往往跟不上,现在政策支持的是有实力的公司参与植树造林。

  任军认为,植树造林,坚持“谁所有谁绿化,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经过验收和批准的林木一旦种好,采伐、买卖、转移等都要报经林业部门批准,任何人都不得随意砍伐和破坏。对于卢俊和村民遇到的纠纷,最好是协调解决,首先是经营者可优先继续承包,其次是村里折价补偿收回土地,或村委会无力补偿,可采用股份制合作等方式,以实现共赢。当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时,就要按照最初的合同约定解决。

  赵承献建议,卢俊和村小组都是此次纠纷的直接利益者,最好由上级有关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出面调解双方的争议,不仅要有效保护种树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也要维护村民们的合理诉求,在政府主持下化解矛盾。(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