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街道分类垃圾桶一周丢10余个 监控记录半夜被偷过程

2014年04月23日 16:26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街道监控拍下的女子用三轮车偷盗垃圾桶时的画面

▲后追踪到女子将垃圾桶运到废品回收站 摄/法制晚报记者许强

  一周之内,小区垃圾桶被盗10多个。一个流窜于劲松等多个街道的“偷桶贼”近日被抓获。据了解,除了垃圾桶比较好偷、利润较高的原因之外,再生资源收购管理也同样存在法规和监管缺失。

  事件 三轮姐凌晨偷垃圾桶 监控拍下全程

  昨天下午,劲松派出所陈警官告诉记者,目前,犯罪嫌疑人郁某因涉嫌盗窃社区塑料垃圾桶已被警方送往朝阳看守所刑事拘留。

  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郁某,女,51岁,河南人。2013年曾经两次因盗窃工地建筑器材被警方抓获,并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郁某是个老手了。一开始还拒不供述自己的盗窃事实,在警方出示其作案犯罪录像后才承认。”陈警官告诉记者,“警方根据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线索,在垃圾回收站将其抓获。当场共起获被盗窃的垃圾桶28件,价值2440元。”

  这段街道监控录像显示,3月16日凌晨3时许,一个包裹严实的身影出现在朝阳区大郊亭附近小区。她蹬着三轮车在一排垃圾桶跟前停下。下车后,把一个垃圾桶的垃圾都倾倒出来,然后将空桶搬上车,再用随车携带的废品将桶身掩盖,随后迅速离去。

  早上8点半左右,她被社区人员发现走进附近某废品回收站,将垃圾桶搬下后骑车径直回家。

  数据 变成分类垃圾桶后 一周就丢十多个

  为何有人盯上塑料垃圾桶?

  陈警官表示,据郁某交代,之所以偷垃圾桶,是因很少有人会注意,且能很快脱手。

  劲松街道办事处城建科黄克难也表示,垃圾桶为了方便保洁车收取,桶身并未固定,也没有防盗措施,丢失情况一直存在。但自从近年来街道更换为分类垃圾桶,材质变成可回收的进口聚酯塑料,这种垃圾桶从几层楼上摔下来都不会碎,而且重量较轻,废品回收价格比一般塑料要高,所以丢失变得密集起来。

  负责劲松街道垃圾管理的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公司主管许强表示,从去年至今,劲松街道丢失了200多个分类垃圾桶。其中仅从1月到现在,几个月时间就丢了100多个。最多时一周就丢了10多个。

  黄克难表示,根据街道监控录像显示,偷桶人对小区监控情况比较了解,往往能避开监视器。直到今年春节,才发现了其踪迹。

  走访 进价数百元 在回收站卖几十元

  记者获悉,除劲松街道外,朝外街道三丰里、雅宝里和天福园3个社区,一年里丢失的垃圾桶数量也有50个。

  据介绍,这种垃圾桶是由街道统一购买的,进价为大桶360元一个,小桶260元一个。

  而郁某向警方坦承,这些垃圾桶被她按照废旧塑料的价格卖给废品回收站,一个桶最多五六十元。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窑洼湖桥东侧的一处废品回收站,没有在院内看到类似的社区塑料垃圾桶。但当询问其中一户专门回收塑料制品的商家时,她明确表示可以收购。

  “是不是这么高的那种?”这名商家熟练地比划出塑料垃圾桶的高度,并急切地询问有多少可以出售。据她称,有些货主一次卖四五十个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该商家进一步介绍说,垃圾桶收购按公斤计算,一般每公斤5元左右,但“材质不一样,价钱会不一样”。

  追访 收购相关规定有漏洞 给“赃物”留空儿

  陈警官告诉记者,在以往的案件中,除了社区内的垃圾桶容易丢,一些公共消防器材比如灭火器、消防铲等也是窃贼们关注的物品。

  记者了解到,关于回收物品的规定,目前只有1994年发布实施的《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了收购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得收购的物品,但并未包含怎样回收,例如垃圾桶和消防器材等公共设施。办法还规定企业在收购时,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对来源信息进行登记。

  郁某告诉警方,在向废品收购站出手垃圾桶时,她只是自称社区的保洁人员,替社区更换废旧垃圾桶,并未遇到怀疑。

  而在废品回收站探访时,当记者询问这些垃圾桶的“货源”是哪里时,商家开始警觉起来。一再追问下,才说多是公司自己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残次品。并坚称,没有收购“赃物”的情况存在。而对于垃圾桶的流向,她同样三缄其口,只是含糊地说:“应该就是拿去融化掉了。”

  中环科技总经理李震认为,目前国家在回收资源收购环节存在一定漏洞,虽然对于井盖、电缆等公共设施的回收有相关规定,但是像垃圾桶这样的同样为公共服务设施,却没有相关法规规范。而对于进场的回收废品,收购站方面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才造成了这些公共设备失窃。

  文/记者 程磊 张雷 张颖川 刘汨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