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特区报:传闻的威力是社会安全隐患

2014年04月24日 14: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郑州传言车辆限号行驶,掀起当地买车潮。郑州市交警部门、河南省公安官微都在对限号传闻进行澄清,但车市仍在淡季翻番。

  单从“市场效果”看,限号传闻真是销售的利好。但从社会效果看,传闻能产生如此影响,实在是公信力低下的指征。省市公安部门辟谣,不足以让人产生确信,辟谣的层次还要高到哪一级,才能止住传闻对人心的动摇?

  幸好传闻所涉及的,只是车辆怎么行驶而已,倘若传言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更重大的主题,又会如何?社会能否抵抗传闻,客观上是对社会稳定程度、公众信心指数的一种测度。传闻出现,辟谣难以起到作用,甚至谣言被说成“遥遥领先的预言”,简直可以说幸无大事,否则社会何以保全?

  有一些专著讨论谣言的生成机制和作用机制,这里不表。就眼下来说,对传闻的澄清之所以难以及时发挥作用,或及时发挥明显作用,与传闻经常经过否认,但又变成事实,有绝大的关系。以购车论,一些城市宣布限牌到实施仅仅3天甚至3小时,事情不经公开论证,若有传闻官方还屡屡进行澄清,但最后结果又多如传闻所言。

  类似情况不只是购车时有,不只是哪一个地方有。以个人言,官员前一天否认举报,后一天被组织调查,前一天否认打人,后一天被证实,都不是个别。以部门言,在水电气油等生活品涨价、执法者与市民发生冲突、被拘押人员突然死亡等情形中,都有刚澄清又坐实的现象。

  还有一个现象不能忽视。某些官员个人或权力机构,往往有着两套话语,一套在台面上讲,一套在台面下讲,台面上的话是说给人听听,台面下的话是得到施行的。这种做法,对在公众中造成普遍的“言行不一”印象,出力甚大。“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越是重要的情况、真实的情况,越是不向公众告知,当你突然说我这一次说的可是实话、告知的可是真情,人们难以扭过弯来,没有什么不可理解。

  我相信,也有很多时候,传闻确实被证明只是谣言。传闻有时是无风起浪,无影无踪;有时是三人成虎,以讹传讹。如今“策划”盛行,传闻可能被策划,用以获取利益。但辟谣不能及时产生作用,则应由政府反思。一次假话、一次不符合事实的话,效力大过十次百次真言。如果政府所言可能为真可能假,人们就算不信辟谣而信传闻,上了不少当,仍然难以作为教训吸取,而会认为只是偶然失误。这样的公众心理,正是传闻挑事者利用的空间。

  (刘洪波 作者系知名媒体评论人)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