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避免世行报告将“唯GDP论”重新点燃

2014年05月09日 09:3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正在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各级政府也开始逐渐淡化GDP指标在政府工作中的压倒性影响。我们需要避免世界银行的报告将我们正在淡化的“唯GDP论”重新点燃。要有保持定力的勇气

  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局(ICP)日前公布了“国际比较项目”报告,称中国可能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消息传至国内,引起了国人的热议。笔者认为,我们切莫被这一报告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雀跃报道所误导。

  购买力平价的GDP计算有很多误区

  的确,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快速增长,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以下清醒的认识:

  世界银行预测是一个按照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而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是不准确的。世界银行对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1美元等于3.45元人民币,这是2005年世界银行调整时定的水平,相当于当年名义汇率的42%。在此前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2.08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名义汇率的26%。购买力平价的测算是一个存在着争议的话题,不同学者和机构采用不同的商品篮子,给予不同商品不同的权重,得出的结论可以大相径庭。但是即便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方法,决定购买力平价变化的两国通胀水平在过去9年中变化差异非常大。中国的平均通胀水平要高于美国的通胀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按照购买力平价水平1美元应该大大高于3.45元人民币这个水平。如果这是共识,那么按照2005年时定的购买力平价估算的2014年中国GDP肯定被高估,实际上应该低于世界银行现在估算的数目。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现在认为,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汇率现在已经接近了其均衡汇率水平,理论上的均衡汇率水平就是购买力平价基础上测算的汇率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世界银行的估算高估了中国购买力平价的GDP规模。

  GDP只是一定时期在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内生产的增加值的统计,它并不代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规模,也不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综合经济实力,更接近后者的指标是国民收入(GNI)。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海外投资累计3万亿美元,这些海外投资在中国境内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是被统计在GDP内的,它是中国境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但是所有权并不完全归属于中国居民。因为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我们很难准确估算中国GDP与GNI的差额,但是从外资(包括港澳台地区)在中国出口中占比50%以上,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25%左右的比例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所有权不属于中国居民所拥有。

  生产GDP的效率比GDP总量更重要

  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代价来创造GDP比GDP总量更重要。从GDP总量中,是无法看出我们为创造GDP所付出的代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入到世界生产体系中,充分发挥了中国的剩余劳动力的优势,使得闲置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GDP增长率在过去30多年里冠盖全球,这是一个伟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还必须看到,由于我们过重地看待了GDP的增长,以至于我们通过一些政府的干预措施使得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在未能充分实现补偿的基础上消耗这些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GDP增速和总量不仅没有增强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反而损害了长远的发展潜力,对于综合经济能力的影响是负面的。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尽可能以较低的环境资源代价来实现GDP的增长。

  淡化GDP指标也就不必在意世界银行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测。中国正在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各级政府也开始逐渐淡化GDP指标在政府工作中的压倒性影响。我们需要避免世界银行的这一报告将我们正在淡化的“唯GDP论”重新点燃。要有保持定力的勇气。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正在步入艰难的爬坡阶段,GDP增长速度在下降,经济的主要指标,出口、投资、消费的增长率等指标都在回落。但是,中央政府仍然没有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强力刺激的打算,这就说明本届政府迎接挑战,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决心非常坚决。如果我们被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言词所忽悠,并且以此来设立我们的各项工作目标,盲目刺激经济和承担第一大经济体的国际义务,我们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才能提高经济福利

  尽管我们反对“唯GDP论”,但我们并不贬低GDP的作用。如果GDP的统计过程科学准确,那么GDP仍然是客观评价一个经济体和国家经济规模现状和增长动态情况的一个好指标。迄今为止,学者们一直试图用其他指标来代替GDP,可似乎都没有能够成功。

  但是,我们在前面就已经提到,经济规模不能与经济质量、也不能与经济实力画等号。当我们的经济规模非常弱小时,我们强调经济规模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因为与经济规模小相伴的是商品供应短缺,生产力低下和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当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获得了迅速的增长,GDP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时,我们就需要将政策重点转向提高经济质量,以最小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质量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在经济质量提高基础上获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才能保证经济实力的增强,因此,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需要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和经济规模增长相辅相成。

  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福利水平,这就是中央经济政策最后要落脚在“惠民生”这一点上的原因。要惠及民生,提高国民的经济福利水平,那就更加需要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我们常常说中国人口众多,即便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人均的数量还是排在世界中下游水平。这其实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侧面,更重要的是经济活动和生产的结果要与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紧密联系,而这更多地取决于GDP的内涵和质量,而非数量。这也包括我们要对世界舆论的各种变化予以冷静观察,科学判断,并保持自己应有的定力。(徐明棋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卓越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