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北京人口每增加100万需新建保障房12万套

2014年05月09日 14:3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每增加100万人,需要100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东城加一个西城。在今天上午的“聚焦改革,情系民生”形势政策报告会上,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周立云作题为《破解“大城市病”创新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报告,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是解决北京城市功能疏解、控制人口、治理“大城市病”难题的根本出路。

  北京发展到现阶段,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出来,这些问题都是“成长的烦恼”,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是现阶段较为突出的表现。“北京在2000年至2013年的十几年间,人口增加了750多万,而新西兰2013年的人口才447万。”周立云分析说,人口过快增加必然对公共服务设施有巨大需求,“要房子、要出行、要就业……这对城市的压力是巨大的。”

  周立云说,根据相关测算,每增加100万人需要100平方公里土地,目前东西城的面积加起来是92.4平方公里,100万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东城加一个西城。另外,还需要新增住房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约12万套,公交出行日增长增加110万人次,年用水量要增加1.2亿立方米,新增普通中学33所,小学42所等。

  “一句话,人口如果增加,要生活得舒适,背后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时,城市运行状态就会被强化。人口的速度增长过快,房子跟不上,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就会出现地铁拥挤、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群租蚁族等许多城市社会边缘问题。”

  周立云认为,“城市病”表面上看是人口过多造成的,其实深层次看是城市功能太多带来的。因此,治理“城市病”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并且在考核评价机制、规划实施机制、投融资体制、法治等方面有所创新。

  另外一方面,区域协同发展也是解决北京城市功能疏解、控制人口、治理“大城市病”难题的根本出路。“讲一个数据,比如人口问题,2013年40%以上的外来常住人口来自津、冀、鲁、晋、蒙等周边地区,其中来自河北的就占到23.7%。大家想想,如果河北发展水平和北京相当,河北发展起来,城镇发展水平、就业机会都挺好,肯定可以有效减轻北京人口相关发展积聚的要素。(记者 叶晓彦)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