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温致北京城区日供水304万立方米 突破百年纪录

2014年05月30日 14:0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高温致北京城区日供水304万立方米突破百年纪录
自来水人一夜“找水”,废寝忘食电话“烫手”。

  气温陡然攀升到40多摄氏度,昨天北京市城区日供水量也猛增至304万立方米,突破了北京有自来水以来百余年的历史纪录,逼近318万立方米的城市供水极限。为了保障城区供水需求,自来水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紧张

  热线调水 忘了晚饭

  昨晚7时许,记者推开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运行调度中心的大门。迎面的屏幕墙上,密密麻麻显示着北京市城区各个供水管网测压点的水压。

  八九位工作人员或坐在操作台上盯着电脑,或抱着电话快速说着什么。他们有的人在监测各个水厂的出水量,有的在关注测压点的数据,还有的在和水厂电话联系调度供水。

  “晚上你再运行3小时,0点以后串水(蓄水),最晚到6点,你就守在那儿,你听我命令……”供水运行调度中心主任马宝光在大屏幕前来回走动,手机的另一头是郭公庄水厂运行人员:“明天早上7点到10点从你那调水,6000立方米每小时,不给你延长,晚上5点到8点还得调水,也是6000立方米。”

  放下电话,马宝光拿起纸和笔和同事一起算了起来:“郭公庄那儿,你记住,最低版本得执行到4万立方米,0点开始串水,8000立方米每小时,这事儿我就交代给你了啊。明天调水的时候,上午10点结束,你别给他延长,他得安排工人进场施工,晚上5点,你提前半小时通知他,得把工人撤出来。”

  放下笔,马宝光又想起了一件事:“你说是让309水厂一台泵开24小时,还是白天停一段时间串水?唉,算了,过两天再说吧,现在真有点顾不过来了!”马宝光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打算,决定还是先过一会儿琢磨一下再说。

  “你的水位2米3了?‘50’也修好了?我可以开‘车’了?”一位工作人员放下电话报喜:309水厂的水位到2米3了,三厂的一台出了点故障的变压器也修好了,水泵可以用了。听了这话,马宝光松了一口气,打了半天的固话、手机才稍稍平静了。

  这时已到了晚8时许,大家才想起来还没有吃晚饭,而他们又该准备应对21点到22点这个当日的又一段用水高峰了。

  紧急

  郭公庄水厂 提前动存水

  昨天可以说是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运行调度中心最忙碌的一天:持续一周供水量高位运行,昨天达到304万立方米,突破历史纪录298万立方米;为保全市供水安全,昨天提前启动了郭公庄水厂的调蓄功能,发挥了2.4万立方米的能力;由于输配原水的涵洞检修,309水厂和第三水厂昨天刚恢复供水……这么多因素赶在一起,再加上气温超过40摄氏度,用水量将逼近318万立方米的城市供水极限。

  马宝光告诉记者,郭公庄水厂计划在10月底正式启用,5月30日对配水泵房、清水池的调蓄作用进行调试,可是昨天突然的高温让南城供水压力大增,下午科丰桥的水压只有18米左右,可能会影响到傍晚高峰时段居民的用水。为了应对用水高峰,昨天下午3时15分,市自来水集团紧急启动了郭公庄水厂配水泵房里的水泵,开始将储存的清水源源不断输往供水管线,缓解了城南地区的供水压力。

  紧要

  水厂超负荷

  居民请节约

  今年北京城区比往年提前了12天进入用水高峰期,各个水厂正在挑战自己的供水能力极限。比如第九水厂,最大日供水能力是171万立方米,这两天已经超能力运转,日供水量最高达到173万立方米。

  马宝光表示,将根据天气变化加强供水量分析和预测,实行水量及供水趋势每日会商制度,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供水需求。他呼吁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努力节约用水,让今夏供水高峰期平稳度过。

  北京市区近5年高日供水量

  2013年8月26日

  298万立方米

  2012年6月18日

  285.5万立方米

  2011年7月13日

  274.4万立方米

  2010年7月6日

  288.4万立方米

  2014年5月29日

  304万立方米(记者 孙颖 文并摄)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