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早餐供给与政府的责任定位

2014年07月18日 08:4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大中城市市民吃早餐是个大问题,各地政府不断花样翻新却始终解决不好。北京海淀区的最新做法是,清离、清退、拆除现有的早餐车和早餐亭,启动新的早餐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引进连锁餐饮企业建立固定早餐门店,鼓励机关、学校、企业食堂经营早餐并向市民开放。(7月17日《新京报》)

  海淀区欲“以新换旧”的理由有三条:一是现有早餐车和早餐亭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二是要切实保障全区居民能吃到卫生可口的早餐;三是要以良好市容市貌迎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验收。

  恕笔者直言,三条理由前两条颇冠冕堂皇,第三条道出了当地的真实心思——原来,占道经营的早餐车和早餐亭若不作强拆,将直接影响到海淀区能否荣获全国文明城区的称号。

  然而,荒谬之处不在于先前的早餐车和早餐亭之占道经营是否有违相关法律,而是当年决定推广早餐车和早餐亭,亦是上届区政府以惠民名义实施的前一轮早餐工程之“杰作”。为了能评上全国文明城区,不惜如此折腾,对当下轰轰烈烈的“反四风”,是不是一种变相的讽刺呢?

  尤其需要挑明的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早餐工程花样翻新有足够的积极性,因为只要有了“新”取代“旧”,就意味着抬高了“早餐准入”之门槛,对职能部门而言,就是一次收费敛财甚至直接寻租的绝好机会。所以,不仅仅是海淀一地,全国各地都一样,早餐工程每隔几年就会“翻新”一次,每次都扯上整顿市容和确保食品安全之大旗。

  在今天的大中城市里,早餐的确属于该由政府予以操心的准公共产品。但政府如何操心却必须先对尺度分寸、责任定位、操作边界作出厘定。计划经济年代,早餐店几乎都是国营或大集体(俗称“二国营”)企业经营的,那年月百姓穷,能上街吃早餐的居民极少,大多数居民都是在家里随便吃碗泡饭拉倒,因而矛盾并不突出。现如今上街吃早餐已成为都市生活的组成部分,外加大量流动人口,这就注定了早餐的供给必须借助市场来实现。既然依赖市场,那么政府从一开始就不该搞大而一统的早餐工程,如果没有所谓的早餐工程,自然就用不着统一置办早餐车和早餐亭,更不会有早餐工程之花样翻新、劳民伤财。

  明白了道理,政府对市民早餐供给承担责任是必须的,但责任的主体是确保早餐卫生与安全。故而,政府最该使力的只是依法监管早餐质量。就这一根本责任,政府迄今做得很不尽如人意,属于典型的行政缺位或没到位,而热衷于“以新换旧”之折腾,恰恰是依法行政最该忌讳的——否则政府就是“瓜田李下”说不清。为什么热衷于折腾早餐车、早餐亭?咱们百姓人人都懂,有些管理者却揣着明白装糊涂。( 鲁宁)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