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垃圾分类难推行问题不在垃圾桶

2014年07月18日 15:06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尽管小区门口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仍然各种垃圾混杂、免费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也被用来装其他垃圾……这样的情景在不同城市都能见到。记者先后在北京、杭州等地走访发现,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14年,却未见明显实效,垃圾或随意堆放或无处堆放。

  (7月17日《经济参考报》)

  常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然而,各地推行至今,却难逃失败的厄运。其实,各国在推行垃圾分类之后,效果显著,为何在我们这儿,却只是多了几个花哨的垃圾桶?显然,问题不是出在垃圾桶上。有人说,这是因为分类意识不足。似乎确有相应证据予以佐证:有采访对象称,大部分居民刚开始都没有养成把垃圾分类的习惯,扔进垃圾桶时也是哪个就近扔哪个,如果遇上垃圾桶盖子都盖着,直接往盖上一放就完事。也就是说,许多人还是将“分类”垃圾桶当做普通垃圾桶对待。央视播出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广告词这般强调: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其出发点也意在强调人们要有分类意识。

  然而,在笔者看来,意识不足的确是原因之一,却不是最关键的原因。从各地推行垃圾分类的举措看,失败不出意外。首先,分类标准模糊。杭州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对应四种颜色的垃圾箱。问题是,哪位居民知道哪些垃圾有害?哪些垃圾可回收?厨余垃圾倒是好办,可其他垃圾呢?其次,事后无法回收。记者发现,大部分垃圾都有两个去向,能烧的送到发电厂焚烧,烧不了的就送到垃圾填埋场,这也就意味着前期居民及运输环节均做了无用功。事实上,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也就是这两类,不烧即埋。都是一样处理,为何还要分类?既不回收,分类何用?此外,对不分类的市民,没有任何惩戒。即便后来推行垃圾分类“实名制”,却也不需市民付出多少实质成本。

  过分强调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实际上掩盖了政府在推行这一活动方面存在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新加坡,可回收垃圾被分为玻璃、纸、塑料制品、金属四大类,每类回收物又被细分成几种具体的垃圾,比如,纸被分为报纸、杂志、书籍、包装纸。对违反规定乱扔垃圾者处以500新加坡元的罚款。在日本,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分类极为精细。并且,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深入居民心中,外国人租房入住,房东也会将扔垃圾规定随钥匙交给租客。而德国的垃圾分类之细致,有人形容为“令人崩溃”。

  从这些经验来看,首要一点便是垃圾分类细致且清晰,居民知道什么垃圾放在什么位置。其次是分类垃圾有地方回收处置。而为了顺利开展,辅之以强制惩戒措施予以推广。由此可见,垃圾分类首要做好垃圾的“加减法”。只以笼统的模式加几个彩色垃圾桶来推广垃圾分类,不仅适得其反,更重要的是造成新一轮的社会资源浪费。(戈 海)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